星期二, 1月 27, 2009

南韓圈海造地振經濟 恐釀生態災

南韓「新萬金」海埔新生地造陸計畫下,空中鳥瞰全長33公里的海堤。
路透

南韓準備在朝鮮半島西海岸的全羅北道黃海沿岸潮間帶開闢一塊面積約為紐約曼哈坦地區7倍大的新生地,期藉此提振全國經濟,環保人士則認為,這項計畫可能釀成生態災難。

按「新萬金潮間帶開發計畫」的現有規畫,開發商將利用一條全長33 公里的海堤圈圍面積400平方公里的潮間帶新生地,面積約為台北市的1.5倍大,供興建工廠、高球場、淨水廠之用。「萬金」係各取群山市附近的「萬頃」和「金堤」頭一字而成。

新萬金開發當局(SDA)的朴賢培(譯音)表示:「這項計畫旨在促進經濟發展,不是保護環境。不過我們仍將兼顧環保。」新生地的預定位置是部分瀕危候鳥類的過境覓食地。

這項開發計畫的總經費將近30億美元(台幣1,000億),全部完工後,將為長期以農業為主的全羅北道引進工業。開發商明年起將開始闢建一處工業區與自由經濟區,為經過遴選的產業提供免土地租約100 年的優惠,同時提供稅賦優惠,以吸引國外投資人,並為他們規畫專用的居住區。

人工造就的新生地將取代天然溼地,河床化為人工湖。開發商將在海堤上的道路旁興建一座公園,並以主題公園、會議中心甚至賭場吸引觀光客。SDA的一名人士說:「新萬金計畫將使南韓成為更快樂的樂土。」這項計畫已經引起部分亞洲國家的矚目。

全羅北道的農民以種植穀物、飼養豬隻為主,境內的歷史古城全州是朝鮮王朝的發源地,也是後百濟的首都。

南韓數十年前針對首爾以南200公里處的河口展開一項類似計畫,經過多年的法律攻防與方法變更後,工程1999年展開,將大批巨礫倒入與黃海銜接的出海口,前年形成一道海堤。

當地農民對這項計畫態度保留。他們指出,農村勞動人口外流嚴重,南韓國內的主要產業並因為農村基礎建設嚴重不足而遠離農村。但南韓保守派總統李明博以有利區域發展與全國經濟成長為由,支持這項計畫。

溼地有助於蓄洪、防止土壤侵蝕,還能吸收溫室氣體,因此環保人士都認為不應任意開發溼地。近年來東北亞最大規模的溼地開發計畫是日本西南部的諫早灣,結果是一場生態災難,溼地開發後附近海水水質惡化、漁業資源銳減、新生地土壤劣化、環境受創,迫使日本政府今年六月重新開啟諫早灣的防洪閘門。

南韓環保人士憂心新萬金溼地步入日本諫早灣後塵,因此強烈反對這項計畫。

【2008/11/25 聯合報】

星期日, 1月 25, 2009

挖土春耕送辦 聞聲救農民苦

平疇沃野的南彰化平原向來仰賴自濁水溪分流的八堡圳、莿仔埤圳等渠道從事農田灌溉。然而濁水溪因上游多為易風化的高山黏板岩,加上山勢陡峭,水流湍急,常挾帶大量泥沙滾滾而下,含沙量高達千分之八左右,故有濁水溪之稱。
相對的也為當地農民帶來肥沃的黑色沈積土壤,在園藝植栽市場上係價格相當看好的「黑土」,其間少數不肖農民引水入田待其沈澱後轉售圖利,年前並導致數名學童因戲水慘遭溺斃情事,當地警方展開鐵腕取締作為。
惟對大多數善良農民而言,就算不將這些天然淤泥待價而沽,日積月累下來也必將面臨農地逐年增高,甚至高過渠道無從引水灌溉的窘境。近來二期稻作秋收後,瀕臨溪畔的農民紛紛挖土整地以備春耕,卻迭遭地區警方不分青紅皂白依違反土石採取法一一移送法辦,農民欲循正常管道向縣政府主管之農業局、地政局或水資源局申請許可,各單位均異口同聲表示無相關法令可資依循,但只要土方不載運出田地即不違法,這種答覆豈不同「何不吃肉糜」一樣荒謬、公務人員果真都不食人間煙火。
官方既不曾給明確法令依據和肯定答覆,警方又只管取締。眼看節氣將屆,廣大農民心急如焚,切盼縣府官員苦民之苦趕緊秉承馬總統元旦祝詞「聞聲救苦」吧。
【2009/01/03 聯合報】

 

 

星期四, 1月 22, 2009

欠缺中心理念的海洋國家

  • 2009-01-20 中國時報 【胡念祖】

     馬英九總統就職以來,一直被輿論或民意詬病的問題就是政策搖擺,欠缺中心價值與理念,似乎處處想討好,卻到處令人不滿。同樣的現象亦出現在海洋政策領域。

     馬總統在海洋政策領域中提出「藍色革命,海洋興國」之願景,亦即希望「在海洋上要有革命性的作為,用以振作國家海洋權益」,其中設立海洋部及航政局即為其明文要求的作為。

     但這樣的政策主張與願景到了行政團隊內部就被打了折扣。負責行政院組織改造方案規畫行政院研考會似乎忘記「行政倫理」,一路朝「海洋委員會」去規畫、去宣傳。去年十二月十六日下午「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小組」召開第三次會議,終於決定設立海洋部,但其業務是否包括漁業署,則有待進一步協商。今年一月十六日,研考會主委向馬總統報告行政院組織改造方案,又傳出馬總統支持設立「海洋委員會」,業務以海岸巡防署為主,不納入漁業署業務的消息。

     一個總統自己提出的願景與作為,都能在決策過程中如此反覆,實令人懷疑到底問題出在那裡?

     筆者個人過去曾主張設立一跨部會之海洋委員會,即著眼於我國海洋事務職掌分割破裂,涉及之部會機關多達十多個,在各自為政下,實難出現總體之國家海洋政策。但此種主張的基礎或前提是建立在該委員會必須有像陸委會一般的決策權威,使得任何涉及海洋之事務,其他部會機關都只有「執行」之責,而無「決策」之權。譬如在大陸政策領域中,財政部無權決定國內銀行是否可至大陸設分行,交通部無權決定航空器、船舶是否可以直航於兩岸之間,教育部無權決定大陸學歷是否可以承認等。

     但在廿年觀察及參與我國行政組織運作後,筆者實難相信,在中華民國政府裡,一個協調、合議制的機關能有多大建設性作為(陸委會長久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發展阻力,而非助力,亦是如此),似乎唯有採首長制的「部」才能發揮制定政策、起草法規、落實政策功能,才能真正走向「海洋國家」之途。

     研考會在處理政府組織改造方案時,對「海洋設部」欠缺中心理念,方才有漁業署是否應該納入的疑惑,亦才會誤以海巡署為海洋委員會的主體。漁業是人類使用海洋最長久的方式之一,漁業決策與管理不納入海洋部,海洋部豈不缺了一大塊。海巡署目前已是一個部級機關,功能在海域執法,而非海洋事務決策。不當之說法徒然造成價值混亂,並令別的機關心生被併吞之畏懼。試問,內政部部本部哪個人會因為警政署下轄七、八萬大軍而有被併吞之感?

     海洋部應是匯集海洋事務功能之部,而不是一個有缺陷或某部分肥大「怪胎」。台灣是否能成為馬總統心目中的海洋國家,端視他的魄力與行政團隊的知見了。(作者為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