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8, 2008

高縣河川巡守隊 把紅河變清溪

高雄縣環保局長王茂松(左二)結合社區力量,成立11個河川巡守隊,守護河川,如今縣內5大河川水質大幅改善。
記者王紀青╱攝影

高雄縣環保局結合社區力量,在全縣成立11個河川巡守隊,守護河川,經過6年努力,現今阿公店溪、典寶溪、鳳山溪、二仁溪、高屏溪水質已有大幅改善。局長王茂松說,「下一階段目標是整頓環境。」

王茂松表示,91年他初上任未久,就遭逢彌陀鄉民在舊港橋掛布條抗議阿公店溪出海口水質似「紅河」,怵目驚心,他決定結合社區,在各地成立河川巡守隊。

環保局擬定了幾個方向,採嚴查重罰,工廠若1年內被查到偷排廢水兩次,即勒令停工;對可疑汙染工廠,採24小時駐廠稽查,讓工廠「露狐狸尾巴」;查廢水處理設備電表有無正常運轉,逼工廠操作汙水處理設備;重大汙染源做整廠功能檢測等。

舊鐵橋、鳥松、彌陀、嘉興、梓官、典寶、舢筏、大湖、文賢、田寮、古亭等11個河川巡守隊同時成軍,負責巡守縣內高屏溪、鳳山溪、阿公店溪、二仁溪、典寶溪5大河川。

王茂松指出,河川巡守隊成員結合環保志工、社區巡守隊組成,本於愛鄉愛土熱忱,先受簡單水質檢測、蒐證等訓練,配以相機、腳踏車、制服,開始在河川水域執行日、夜間巡守任務。一旦發現有任何不法行為,立即拍照並舉發,環保局稽查員即刻趕到現場,讓汙染源無所遁形。

他舉例,鳳山溪沿岸某家皮革廠,偷排廢水,被鳥松河川巡守隊員發現,即時舉報,當場逮獲汙染「元凶」,這名舉發者後來還獲得環保署頒發獎金。該皮革廠也因有不良紀錄,申請增設生皮處理設備時遭駁回。

王茂松說,「只要社區有興趣成立巡守隊,一起捍衛河川清淨,環保局都很歡迎。」下一步環局計畫結合鄉鎮市公所,好好整頓環境,還民眾乾淨生活空間。

【2008/12/17 聯合報】

星期一, 11月 17, 2008

廬山北坡若地滑 2╱3建物被埋

  • 2008-10-31 中國時報 【廖肇祥╱南投報導】

 ▲廬山溫泉風景區北坡(前)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偵測,地滑情形在辛樂克颱風過後加速,若整片坍塌,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將化為烏有。(廖肇祥攝)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指出,廬山溫泉區除塔羅灣溪危害,另一個重大危機,恐是飯店密集區北側坡地,根據監測紀錄,辛樂克颱風過境迄今,北坡地滑達廿公分以上,如整片地層滑落至溪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飯店將遭掩埋。

     不需倚靠儀器,北坡廬山、屯原部落的茶農,也感受到明顯「走山」,他們舉例,台十四線公路擋土牆錯位破裂,道路出現明顯落差並龜裂,茶園地表出現裂隙,電線桿傾斜,公路單位不斷填土,但這樣完全無法減緩地滑的速率。

     中央地質調查所環境工程地質組科長紀宗吉指出,北坡滑動的地層深度,超過兩百公尺,下滑力量強大,連續擠壓位於趾部坡腳的廬山溫泉區,颱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竄高,擴大擠壓力道,因辛樂克颱風而倒塌的綺麗飯店,從動態畫面看像是被洶湧溪水沖倒,實際上極有可能因地滑擠壓坡腳,地表產生皺摺,飯店地基先陷落,結構不穩後,再被塔羅灣溪水沖倒。

     「整治北坡的重要性,不下整治塔羅灣溪,溪水暴漲是沿岸業者遭殃,但北坡發生土石流,三分之二以上建築會將被掩埋」,紀宗吉強調,「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經客觀的數據分析」,他指出,辛樂克過境才一個半月,儀器監測發現滑動距離已長達廿公分以上,這個距離在地層相對穩定區,得耗費數十年。

     紀宗吉表示,整治廬山北坡的難度比梨山難得多,滑動地層太深,打地錨鞏固成本太高,但透過排洪設施,並整治上邊坡的裂隙,避免地下水位竄高,可減緩下滑速率。

     中央地質調查所是在昨日監委視察時,提出報告。監委林鉅鋃、洪德旋聽完簡報並實地勘查後,也認為問題相當嚴重,建議相關單位審慎因應,根據各區域風險性,規畫不同程度的開發等級,並著手整治上游崩塌地,加強水土保持設施。

星期二, 11月 04, 2008

台西村高灘地流失 河堤岌岌可危

大城鄉西濱大橋下游北端高灘地被山洪沖刷流失,濁水溪堤防岌岌可危。
記者江健男╱攝影

濁水溪出海口附近北岸的大城鄉台西村,本月中旬在辛樂克颱風來襲時,山洪沖走大量高灘地泥沙,高灘地緊縮瀕臨河堤基礎,鄉長許木棧擔心河堤安全,昨天報請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搶修。

許木棧說,濁水溪北岸河堤因臨近行水區,每遇颱風來襲夾帶山洪暴漲,河堤外的高灘地成為護衛河堤安全的灘頭堡,但日前辛樂克颱風帶來雨量實在太大,溪水暴漲驚人,不僅上游溪州鄉有農民遭沖失,下游台西村出海口一帶北岸高灘地也是大量流失。

台西村河堤原本距離濁水溪主要行水區還有百餘公尺寬的高灘地緩衝,如今高灘地大量流失,河堤距離行水區只剩不到50公尺,且高灘地泥沙仍持續崩落中;許木棧擔心一旦台西村的濁水溪高灘地全部流失,不僅農民喪失耕作園地,還會危及河堤安全。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長謝錫欽接到通報,表示將儘快派員前往勘察;若溪水危及河堤安全,將會採取緊急措施補強。

【2008/09/25 聯合報】

陸砂採不採? 南投縣府不輕易點頭

竹山鎮桶頭里往雲林縣的公路旁山坡,傳出有人申請開採砂石。
記者莊芳銘╱攝影

南投縣多山、多土石,最近一年來,有3家業者向縣府申請陸砂開採。縣府主管局處都已完成現場會勘。據了解,所有的相關手續都很完備,但因陸砂開採後,可能引發空氣汙染或和土石流等,縣長李朝卿一直不輕易批准。

李朝卿坦言,核准陸砂開採對他的壓力很大,「因為人家都是合法申請的」,但縣府只要核准一家,其他業者全都一窩蜂地擠過來,往下就沒完沒了。他覺得縣府有義務為人民的生活品質把關。

縣府已受理3件陸砂開採,其中2件的開採地點在竹山鎮,1件在南投市。縣府收件後,依規定由地政、農業、工務、環保等相關單位,組成會勘小組,由地政處確認開採的用地,是否屬於礦業用地;農業單位也要調查,申請開採的土地,是否不適農耕;且確認開採陸砂後,水土保持有無問題,遇上豪雨會不會引發土石流。

李朝卿說,前幾年濁水溪流域的土石開採,造成台16線公路沿線和竹山鎮塵土飛揚,常有居民攔路抗爭。這種場面讓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若開放陸砂開採,難免會影響空氣品質,這也是他不輕易核准陸砂開採的主因。南投縣的溪砂清理,以前已引來爭議,陸砂開採應不急在一時。

竹山鎮桶頭里長張英語說,核准採取砂石是縣府的權責,縣府若真的在桶頭開放挖砂石,必須有環保、防範汙染的配套措施,不能「錢別人在賺,卻讓里民流眼淚、吃沙塵!」

桶頭里部分地方人士表示,他們聽說,里內有一處往雲林縣方向的道路旁山坡,最近有人進出;他們探聽後才知,有人向縣府申請在此開挖砂石,派人前來會勘。

里民說,挖砂石可能造成空氣汙染、砂石車壓壞道路等後遺症,縣府必須研擬完整的配套措施防範,並對地方適度回饋,否則很容易引起抗爭。

曾多次在議會質疑縣府砂石政策的縣議員林民政說,南投縣強調「好山好水」,無論河砂、陸砂,能不開採就不開採,以免破壞生態。他提醒縣府務必慎重,因為只要開放一家,其他業者一定會跟進,後患無窮啊!

【2008/09/09 聯合報】

星期一, 11月 03, 2008

黃河溼地萎縮 面積超過兩個北京

  • 2008-10-12 中國時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自然科研部門的最新調查研究發現,黃河源區溼地在一九九○年至二○○四年的十四年間出現持續萎縮,面積高達四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市總面積的兩倍之多。

     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的支持下,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二○○五年開展對黃河源區溼地變化的持續研究。

     中國科學家們從衛星遙感圖片進行對比、判譯後,發現源區溼地面積已從卅八萬平方公里,萎縮至四年前的近卅四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萎縮二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科學家們發現,前十年平均每年萎縮面積超過二千三百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更加快至每年平均四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是前十年的一點八倍。

     青海省氣象台指出,據實地調查,黃河源區溼地自二○○五年以來仍在加速萎縮。不過,報導沒有說明導致溼地出現萎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即湄公河)的源頭。青海省瑪多縣被譽為「黃河源頭第一縣」,境內的扎陵湖、鄂陵湖均在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中榜上有名。

     青海省氣象研究所所長李鳳霞說,黃河源區的溼地以沼澤溼地和湖泊溼地為主,兩者面積之和佔溼地總面積的九二%以上,河流溼地的比重較小。

     中國科學院去年七月發表的同類型研究報告也指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溼地近四十年來的退化具有普遍性,黃河源區溼地系統空間分佈格局的破碎化和島嶼化程度顯著加劇。

缺水!綠洲成荒漠 特產沙塵暴

  • 2008-09-30 中國時報 【林克倫╱甘肅民勤報導】

 ▲築高牆擋風沙成為當地房屋特殊景觀。(林克倫攝)

     不到民勤,不知水有多珍貴。位於河西走廊起點甘肅武威北邊的民勤縣,在中國十分著名,其為中國綠洲沙漠化最嚴重地區,也是華北、長江中下游乃至是台灣沙塵暴的發源地,從昔日富庶綠洲現化為茫茫片片沙漠,問題全出在「沒水」。

     由武威往北銜接民武公路,原處於河西走廊山峽內的翠綠公路景觀,頓時變成一望無際的灰黃景色,碧藍近乎透明的天空夾雜著些許白雲、煞是好看,然地平線內卻是黃土片片,在公路兩側的高大密集柳樹外頭,遍布著各式防沙耐旱植物,以及兩大沙漠的滾滾黃塵。

     走在民勤,好似身處台灣西南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區,當地水源欠缺、紫外線強、風沙大,且沙塵暴在民勤算是見怪不怪的特產,據統計,民勤年均風沙天氣一三九天、沙塵暴日三七天,儘管造訪的九月是風沙較小的時節,在戶外奔走一天下來,拿衛生紙清理面孔,依舊烏黑。也難怪愛美的婦人女子們會用絲巾將臉部包得密不透風、僅露出雙眼,而被烈日灼燒黝黑的膚色,則令人分不清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我們民勤都是漢人,少數民族主要住在祁連山」,一位鄉政府人員開玩笑地說:「風沙大,臉都被吹得走樣,所以看起來不像漢人!」

     「沙上牆、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是形容當地風沙強勁的諺語,民勤地區的土坯房屋造型都是「囚」字形,外頭建起一堵高約四公尺高牆阻擋風沙,房間分散在「口」字四周,中間庭院則可曬農作物,屋型十足反映出民勤生活條件之惡劣。

     徒手挖掘、湧泉即來的景象,早是年過八旬老人家才有的記憶。

     民勤的風沙線長達十三公里、沙層厚度三至六公尺,流沙正以每年八公尺速度向民勤綠洲逼近,公路邊還散落著搬遷戶遺留的殘破房屋,眼前荒涼景象任誰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時,此地可是碧水藍天、芳草樹林綿延。

     攤開民勤縣地圖,可發現沿沙漠交界區有許多以「井」為名的村落,一九七○年代末開始的大肆開墾,因石羊河水量不敷使用,村民們開始打井超抽地下水導致地水位嚴重下降,據官方統計,面積一萬五千九百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大的民勤縣,水井數量曾高達一萬多口。

     嚴重超抽地下水不僅讓水位下降,也帶來水質鹽鹼化後遺症,水質鹽鹼性強不適合飲用,只能當灌溉用途,既然水資源稀缺,在參觀陳天華的新房時也發現,「浴室、廁所」是奢侈品、也不需要建。

     現年八十四歲的張爺爺,家門前有一條自來水管,三天定時供應一次、每次卅分鐘,一缸子約五十公升自來水一家六口用三天,陳天華家的自來水則是五天一次,「年輕時候在河裡洗過幾次澡,用手挖一挖,水就冒出來了」,出生於民國十四年的張爺爺回憶說:「後來水開始緊張,也沒水可以洗,只進城上澡堂洗過兩次」。問到洗澡的感覺,他說:「時間太久、早忘了!」

山西土石流滅村 至少56死

被土石流蓋住的車子,如同被火山灰覆蓋的龐貝城。
(中新社)
前天上午八點左右,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塔山礦區,因暴雨發生土石流,寬約六百公尺、長約三公里的土石流,造成礦場廢棄的尾礦庫崩塌,淹沒下游集貿市場及農村房屋,到昨天官方公布數字,五十六人遇難,三十五人受傷,被土石流活埋的確切總人數仍在核實中。

出事礦區橫跨三個縣的面積,香港中國民運信息中心說,可能有五百人被埋。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崩塌的尾礦壩,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廢棄不用。尾礦壩高約二十公尺,尾壩庫容十八萬立方公尺,坐落的山體與地面落差近一百公尺。尾礦壩的下游已經全部被土石流淹沒,一座三層辦公樓和一片集貿市場、農村房屋被沖毀。集貿市場裡有二十四個攤位,辦公樓被土石流向下游推行十多公尺,已全部沖毀。由於事故發生時,正逢趕集,人潮多,因此失蹤和傷亡人數比公布的數字多。

來自重慶的打工者魏光輝說,他當時正好看到土石流沖下來的一幕,他說:「太可怕了,泥石流(即土石流)發出巨大的聲音,有六七米高,幾分鐘就把溝裡的房子和集貿市場全沖走了。」

尾礦壩在一條山溝的上游,從崩塌處到山底長約兩公里,寬約數百公尺,兩三台鏟土車正加緊救援。由於泥水很深,地形情況不明,加上下雨,救援人員要在黃金時間內搶救被活埋民眾,十分困難。

前天早上八點,山西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的尾礦庫崩塌,造成寬約六百公尺,長約三公里土石流,瞬間便將下游一個農貿集市和兩個村子沖垮掩埋。救援人員在深及膝蓋的土石流中,搜尋生還者。
(中新社)
發生事故的陶寺鄉雲合村亂石灘自然莊周邊,有多座鐵礦,地形複雜,山路崎嶇,都是礦區。在這裡打工的主要來自重慶、湖北和山西等地,流動人員多,因此罹難者的身分確定困難。

發生事故的新塔礦業公司,是民營鐵礦企業,礦主和相關責任人等九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非法礦主違法生產、尾礦庫超量儲存,導致尾礦庫崩塌。

慘劇發生後,大陸網民熱議,直指這是一件「人禍」,因為當地濫採鐵礦嚴重,崩塌尾礦庫是用土堆起來,早已岌岌可危,被土石流沖垮是遲早的事。襄汾縣當地網民哀痛的說:「這是襄汾縣人民的災難日。」

有網民發帖說:「震驚的同時,感到很無奈,當人們瘋狂掠奪資源,大自然就會發怒,人們真的該反省了。」

【2008/09/10 聯合報】

星期二, 10月 28, 2008

聯合筆記》蓮霧殺人事件

民國九十五年秋天的台北果菜市場,來自屏東東港產銷班的總統級「黑珍珠」蓮霧,創下每公斤兩千四百元的天價,平均一顆四百元。種蓮霧就好像種了發財樹。

辛樂克颱風重創台灣,南投信義鄉豐丘明隧道前嚴重滑坡,土石流瞬間活埋了七個人。隔天土石流原因揭曉,崩塌現場上方是大面積蓮霧園,果園的台地與山坡鄰接,本來就是地形上最易崩坍的「崖麓線」,加上種蓮霧需大量灌溉,造成崩坍、土石流並不意外。

蓮霧是熱帶水果,原產印尼、馬來半島,喜歡生長在略帶鹽分的砂質土壤。約莫三十年前,屏東沿海因為地層下陷,海水入侵,鹵化的土壤除了花生幾乎沒辦法種作物,但農民意外地發現這樣的環境適合種蓮霧,於是從東港、林邊、佳冬等沿海地層下陷區,漸漸往內陸延伸,全成了蓮霧園。

環境加上栽植技術,蓮霧醜小鴨變天鵝,成了高經濟作物,屏東成了蓮霧的故鄉,也大大改善農民的生活。純樸的屏東農友很感恩,賺錢之後技術不藏私,農會、產銷班、農改場頻頻開辦蓮霧栽植研習班,起初南部海邊鄉鎮的農友來研習,約七、八年前,台中和平鄉、南投信義鄉、仁愛鄉的中海拔山區農友也都來問路了。

「溫度低太多,山區不適合種蓮霧啦!」屏東農友說。信義鄉農友當然知道不合適,但看到蓮霧價錢那麼好,「管它,試試看嘛!」要種,先要學屏東的環境,除了氣溫沒辦法,其他包括土壤鹹化、重肥、噴灌、全園浸水…山上的農友更努力地做,前不久信義鄉高海拔望美村六齡蓮霧收成,價錢賣得不錯。

信義農友是有警覺:為什麼林邊、佳冬的蓮霧園縮減得那麼快?專家說,因為太操了,短期耗光了本就有限的土壤肥力。信義農友還知道,他們的蓮霧園在陳有蘭溪兩側山麓,是土石流重災區,禁不起蓮霧的重度灌溉,恐怕有麻煩。只是沒想到後果來得這麼快、這麼猛。蓮霧殺人了!

斷橋解析》河床沖刷 橋梁殺手

【聯合報╱本報記者蔡惠萍、楊正敏】

橋梁沖刷監測系統安裝在大度橋第12號橋墩,曾經歷艾莉颱風的考驗。 圖╱國家地震中心提供
一颱斷六橋!一場辛樂克颱風,讓后豐、牛眠、五虎寮及甲仙等四座省道橋梁倒塌斷裂,另外兩座則是位在鄉縣道上,后豐大橋更奪走了至少兩條人命,迄今四人失蹤。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台灣橋梁特別脆弱,禁不起風吹雨打,原因出在哪裡?

大小危橋 全台228座

目前全台26550座橋梁,省道橋梁2228座,另外還有500多座國道橋梁、鐵橋,還有上萬座的鄉縣道轄管的橋梁。其中像后豐大橋被列入亟待改善的省道橋梁共有40座、鄉縣道有188座,還有不少是受限於經費沒有被列在其中的潛在危橋,換言之,全台至少228顆不定時炸彈。

事實上,河床沖刷是台灣橋梁最大的「殺手」,根據公路總局調查,40座需改建的省道危橋中,17座都是肇因於河床沖刷。

橋墩裸露 像得牙周病

台灣因中間有綿長高聳的中央山脈,河川多半是東西流,因此南北通行的交通系統都需要跨越眾多的河川,而且台灣屬年輕地質,容易移動,河床比預期低,加上人為濫採砂石。交通部長毛治國就曾形容台灣橋梁面臨河床淘空、橋墩基樁裸露嚴重,就好像得了「牙周病」一樣,「牙肉萎縮、牙根露出」,使得台灣橋樑面臨嚴酷考驗。

洪水地震 兩項大挑戰

中央大學橋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仲宇指出,台灣橋梁最大的兩項挑戰一是「地震」,一是「洪水」。台灣橋梁在設計時沒有想到會發生九二一地震,「好比人有抵抗力,但對上新病毒(九二一)就垮了。」不過,九二一並沒有造成太多橋損,九二一真正的影響是造成大範圍土石鬆動,之後在每次颱風後,隨著洪水破壞橋梁。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也是老橋的新考驗。王仲宇表示,近幾年來的暴雨、土石流,尤其土石流的泥流夾帶石頭,導致上游流下來的石頭動量大增,也加大了切削的能力,每年汛期來時「就沖刷深一點」,一個晚上就能沖刷2、3米,加上石頭又有側撞能量,對老橋的考驗更大。

他表示,雖然橋梁在興建時都有照標準工程規範,但一次又一次的天災,讓橋梁設計強度被消耗,新的河川沖刷作用力,遠遠超過當初河川作用力的設計,直到在一次比較大一點的颱風中,當負荷力超過它的抵抗力,橋墩「跪」了下來,橋就斷了。

王仲宇形容,洪水沖刷比較像是流行性感冒,「你知道在大流行了,可以事先預防,」就像颱風、豪雨可以事先測知一樣,地震則像是無法預測的車禍意外,不論是流感或是車禍都是屬於「急診」,橋可以斷,但絕對不可以發生死亡事件,否則付出的社會成本非常高。

腐蝕老裂 像得慢性病

至於橋梁腐蝕、老裂就像糖尿病、血脂肪等慢性病,「雖然不會致命,但醫起來很麻煩,蠻頭痛的問題,」而且成本也很高,慢性病的發生通常就已經多多少少有些徵兆,包括變形、傾斜等,因此就需要透過新的科技來達到橋梁預警效果。

除了透過新科技的協助,橋梁興建單位在未來改建或是新建也會在建築工法上,會特別加強橋梁抗洪的安全系數。公路總局表示,在橋梁設計時就會特別考慮地質與水文狀況,以大甲溪為例,因為上游蓋了攔砂壩,導致河水宛如一座小型瀑布,河面急陡、形成「跌水」現象,導致橋梁基礎被淘空。

公路總局在改建或新建的橋梁時往後把將橋墩基礎加深,且將跨距加大。公路總局解釋,因為橋墩對於河面來說就是一個「障礙物」,如果將跨距加大可以減少橋墩數量,也有助於減少河水與構造物的接觸面。

星期四, 9月 04, 2008

專家警告 西非海岸本世紀末將低於海平面

在迦納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 (UNFCCC)工作小組會議上,奈及利亞環境專家克雷默表示,西部非洲從茅利塔尼亞到喀麥隆沿海地區,海平面高度正以每年二公分的速度上升,二十一世紀結束前,西非海岸都將被海水所淹沒。

「全非新聞網」引述克雷默報導,即使西非都會區似乎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但氣候變遷造成的海水上漲現象,將嚴重威脅西非地區數百萬人的水資源供給。

迦納「地球之友」環境計畫專員艾伍迪也同意說,海水上漲將使西非地區地下水含鹽量大增,而這些水不但不可飲用且不適合農耕,將進一步構成西非糧食和水資源的隱患。

在西非所有城市當中,環境專家們一致認為,只高於海平面五公尺、位處幾內亞灣最南端的的奈及利亞經濟首都拉哥斯,是海平面上升效應最大的受害者,因為,來自大西洋的強勁熱帶暴風將使海平面再升高三公尺,未來拉哥斯隨時可能發生嚴重的水患,估計一千五百萬人面臨無家可歸。

不僅如此,奈及利亞南部產油重鎮三角洲地區也將被淹沒,其它西非處於或接近目前海平面的主要都會中心如甘比亞、幾內亞比索、茅利塔尼亞首都,都被專家列入洪災危險區。

對於西非海水上升的原因,克雷默表示,主要是溫室效應和工業化國家廢氣排放所造成,此外,位於北極的格林蘭冰層正逐漸融化,也是西非沿岸受海水侵蝕的原因之一。

克雷默指出,較切合實際的解決辦法是將人們遷往較高的地方,但對奈及利亞卻又是十分麻煩的選擇,這麼做,代表奈及利亞必須放棄商業中心拉哥斯和三角洲的石油設施。

對此,艾伍迪認為,重遷是連想都不能想的方案,畢竟每一項解決方案都要考慮到將來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影響層面,如今最好的解決之道,還是要求工業化國家採取預防措施,抑制廢氣體排放的規模。

不過,克雷默回應說,即使工業化國家確實大力抑制廢氣排放標準,未來五十到一百年,西非海平面上升趨勢也將保持不變。

【2008/08/26 中央社】

星期二, 8月 26, 2008

對抗沙塵暴 塔克拉瑪干荒漠變花海

在志工和當地農民的合作下,原本黃沙滾滾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已開出上千畝的羅布麻花海。
楊文德/提供

一群國外學者和當地學生,研究當地復育成果。在他們乘涼的胡楊樹後,是一望無際的黃沙地。
楊文德/提供
空氣污染問題在本屆北京奧運中,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一。一群台灣志工為了對抗日益嚴重的荒漠化問題,在中國大陸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完成了三公里的種苗基地,數千畝復育成功的羅布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開出花海。

「這才是挑戰的開始!三公里真的太小,還不足以對抗沙塵暴…」。

楊文德放棄高薪 發起新樓蘭計畫

喜馬拉雅自然文明保護協會理事長楊文德,是新樓蘭計畫的發起人之一。多年前他辭去外商公司高薪工作,投入塔克拉馬干沙漠的對抗荒漠化計畫,並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工們,在沙漠「打造」綠洲。

樓蘭後裔阿木冬,是楊文德新樓蘭計畫雇用的生態復育員之一。他養的羊群、種植的棉花,因為日益嚴重的沙漠化,羊群養不活、棉花也一棵棵死了,生活面臨困境。

在獲聘為復育員後,阿木冬靠著雙手把千畝沙漠,變成美麗的羅布麻花海。家庭經濟改善了,族人世代生活的環境也不一樣了,過去的一片沙海,現在長滿新綠和潔白、粉嫩的花朵。

已完成三公里種苗基地

楊文德和他帶領的志工、當地農民,已經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尉犁,完成三公里種苗基地。楊文德說,這塊種苗基地的復育成功,代表復育技術已經沒有問題,可以為更大面積的復育,提供種子和樹苗。

和楊文德合作的五家全職農戶,原本是當地最窮苦的家庭。楊文德說,預計到明年,這五家農戶會成為全縣所得最高的農民,將可吸引更多當地牧民和農民參與,加速復育速度。

楊文德已經向中國大陸申請新一期的計畫,打算和當地200戶牧民和農民合作,在一到兩年內,擴大復育面積至20萬畝。

楊文德和志工們對抗荒漠化的成果,也得到國內團體的注意,一項「生命永續獎」10月要頒獎給他,主辦單位將邀請馬英九總統親自頒獎。

【2008/08/12 聯合晚報】

陜西吳堡發現兩百億噸以上儲量大鹽田

地處陜西省東北部的吳堡縣礦藏資源豐富,日前當地又發現了一百四十一點六米厚的巖鹽層,據有關專家估算,吳堡縣境內巖鹽儲量在兩百億噸以上。

吳堡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榆林市東南部,境內溝壑縱橫,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特優焦煤儲量十五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五萬億立方米,已探明儲量七千四百七十四億立方米,其中可開采巖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一帶。

據了解,吳堡縣巖鹽勘探工程于二○○八年三月開工。目前勘探工程完成鉆井深兩千四百五十九點八八米,當鉆至一千九百米時見到蘊藏豐富的煤層氣,鉆至兩千一百零七米發現厚八點九米的焦煤層,至兩千兩百三十二點九四米時見到鹽,累計取出純巖鹽芯厚一百四十一點六米,其中單層純鹽厚度四十九米。

鹽芯分析化驗表明,吳堡的鹽質較純,氯化鈉平均含量約為百分之九十,硫酸鈣雜質含量為百分之一點五至百分之三,有害元素甚微,是鹽化工生產的理想原料。有關專家估算,僅在吳堡縣張家山鄉寬洪坪、寺溝一帶的巖鹽儲量就達到二十六億噸,加上其它鄉村含鹽層,預計其境內巖鹽總儲量在兩百億噸以上。

【2008/08/25 中新社】

星期日, 8月 17, 2008

水庫停擺浚渫 標本兼治

  • 2008-08-03 中國時報 【陳易志╱特稿】

     白河水庫目前的儲水容量不到原設計一半,水利署清淤沙愈清愈淤,大筆經費投入水中「咚」一聲,泡湯!搶救水庫大作戰不能抱殘守缺,不如讓水庫暫時停擺,一勞永逸把危害壽命的沙石抽乾挖淨,才是標本兼治的辦法。

     白河水庫有如一座災難製造工廠,官員勘災行禮如儀,面對只剩三分之一儲水防洪功能,仍強調操控程序無誤,極力撇清責任,漠視碗公早變成淺碟,還用來裝丸子湯,怎能不溢出燙人?

     水庫由「凹」變「凸」,有人認為,「水庫山」其實也是座寶藏,淤積沙石浚渫標售,不但解決營建市場缺料問題,還能為公家挹注一筆財源,進而解決水患沉?,可說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但受到土石弊案連連的影響,反而因噎廢食,每個人都說不能碰,遑論要把水庫整座翻過來,傾倒出沙土。從中央到地方找不出一位夠氣魄的官員,挑起重擔勇闖難關,讓挺個「大肚腩」的白河水庫繼續禍害地方。

     問題是,台灣年年有颱風,病入膏肓的白河水庫找不到良醫,吃藥開刀都說不行,為今之計,只好在颱風夜請水利署相關官員集體到水庫下游民宅「LONG STAY」,藉以體會恐懼的滋味,或許可以腦力激盪找出解決之道!

星期日, 8月 10, 2008

台西陸沈奇景…紅磚道在水底

自由時報20080810
台西五條港附近有一條道路,遇漲潮未墊高的路面即成為河道一部分。(記者陳燦坤攝)

〔記者陳燦坤╱台西報導〕雲林沿海因地層下陷形成許多奇特景觀,假日到雲林縣台西鄉的遊客目睹一處紅磚步道遇漲潮時,竟變成河道,當場見識到陸沈景況,目前下陷速度雖獲控制,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則直言土地的傷害已無法回復,但可以思考改變產業型態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台西鄉五條港一帶昨天風和日麗,許多遊客攜伴在區域排水渠道旁享受垂釣樂趣,沒想到,漲潮時河面水位持續上升,最後緊鄰渠道的紅磚步道長達數公里竟然全部沒入水中,紅磚步道在粼粼水波下若隱若現。

遊客見到這一幕頗感訝異,沿海地層下陷遠較想像嚴重,光是平日漲潮便淹沒一整條紅磚道,若是颱風來襲時,災情勢必更加慘重,所幸相關單位最近測得下陷速度已獲得控制,不過,台灣生態學會雲林工作站主任陳清圳表示即使如此,地表也不可能回升至原來高度。

陳清圳認為,陸沈主因是農、漁業超抽地下水造成,現在只能消極減少地下水源消耗才能維持現狀,至於無法耕作的土地則規劃為濕地吸引野鳥棲息,同時輔導產業逐漸朝生態旅遊轉型。

星期六, 8月 09, 2008

造林防砂害 旱柳是不錯選擇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許惠就╱苑裡報導】

 掛保證▲苗栗縣苑裡鎮民代表會主席郭明憲經營的「新力農場」,在苗圃成功繁殖的旱柳都已比人高。(許惠就攝)

     台灣西海岸砂害問題嚴重,政府每年投下鉅資在海邊定砂植林,成效不彰。苗栗縣苑裡鎮「新力農場」負責人郭明憲,吸取大陸北方廣植旱柳抗沙塵暴成功經驗,發現台灣適合種植這種耐乾旱和鹽分樹木,建議採用當防風林樹種。

     郭明憲致力環境保護30餘年,多年來一直思考如何解決台灣海岸漂砂造成的國土保安和土地資源嚴重損害問題,4年前引進23株旱柳,試種成功後做為繁殖育苗的母樹,1年前以扦插法繁殖,成活率達99%,現在苗圃裡已有約2萬株苗都比人高,可以移植他種。

     陝北有抗沙塵暴經驗

     擔任苑裡鎮民代表會主席的郭明憲說,旱柳在台灣非常少見,卻是大陸陝北地區的鄉土樹種,也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的優良樹種,近年更被推廣為抗沙塵暴的先鋒樹種。所謂先鋒樹種,就是裸地上抗逆性最強、生長最優良、最先鬱閉成林的樹種。

     幾十年來,台灣海邊造林成效非常低,郭明憲表示,從大陸在北方沙漠地區廣植旱柳對抗沙塵暴成功經驗,旱柳絕對適合做為台灣海邊的防風林樹種,如果農政單位或沿海鄉鎮公所有興趣試種,他願意免費適量提供樹苗,希望將來海邊廣植旱柳成林後,對台灣國土保安有所幫助。

     耐乾旱、經濟價值高

     大陸陝西省水土保持局長周萬龍是推廣旱柳的重要人士,他在研究報告中提到,旱柳扡插繁殖容易成活,成樹高超過20公尺,具有生長快、喜水濕、耐乾旱、抗風沙等優點,而且壽命達100年以上,是陝西省防風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優良樹種。

     郭明憲表示,旱柳不僅能在惡地生長,也是很優良的經濟作物,嫩枝葉綿羊、山羊喜食;幹枝葉,牛、羊、駱駝均喜食,其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均較高,對羔羊有促進發育作用,是良好的飼料來源,因此有「空中草原」之稱,樹幹亦是造紙的好材料,整棵樹都有利用價值。

旱柳 適應與生命力超強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許惠就╱苑裡報導】

 ▲苗栗縣苑裡鎮海邊多年來屢次進行定砂植林,都因海邊風大、鹽分高及缺乏水源,致苗木難以存活,植林成效不彰。(許惠就攝)

     旱柳,楊柳科,柳屬,別名立柳。中國分佈甚廣,東北、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各省區均有,而黃河流域為其分佈中心,是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最常見的鄉土樹種之一。樹冠圓卵形或倒卵形,枝條斜展,葉互生,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

     旱柳的生長習性很特殊,適合在各種環境中生長,而被大陸選為抗沙塵暴樹種,具有以下特性:喜光,不耐陰;耐寒,喜水濕,亦能耐乾旱;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在瘠薄沙土,低濕河灘和弱鹽鹼地上均能生長,而以肥沃、疏鬆、潮濕的沙壤土或輕沙壤土最為適宜;發芽早、落葉晚、生長迅速;萌芽力強,根系發達,主根深,固土抗風力強。

     旱柳枝條柔軟,樹冠豐滿,是中國北方常用的庭蔭樹和行道樹,常栽培在河湖岸邊或孤植於草坪,也廣泛用作防護林及沙荒造林等。

垃圾壩據上游 威脅埔里用水

  • 2008-07-29 中國時報 【沈揮勝╱南投報導】

 ▲魚池鄉垃圾掩埋場位置設在魚池台地排水渠的總匯水口,該場經使用20多年後,現已成了橫斷水口的「垃圾壩體」(右)阻絕排水,上周還一度形成堰塞湖,民眾擔心一旦潰決,埔里水源將遭受嚴重汙染。(沈揮勝攝)

     魚池鄉民有個深藏心中廿多年的祕密:垃圾掩埋場設在埔里鎮上源。廿八日民眾爆料,指該場擇址荒謬,正落在魚池台地排水系統總匯流處,現已成橫斷水路的垃圾壩體,且在卡玫基颱風時,還攔水成了堰塞湖。他擔心一旦潰決,埔里人恐將得喝垃圾水。

     「來自埔里的清淨原水!」每當聽到這樣的廣告詞時,魚池鄉民總覺得又心虛、又諷刺,因為打從廿多年前起,自己家鄉的死豬、死雞、電池、水銀,統統埋在魚池台地末端、埔里上源的埔尾溪口。長時間以來,對掩埋場絕口不提。埔里人不知情,倒也相安無事。

     橫斷水路 上次颱風成堰塞湖

     隨著垃圾場填滿即將封閉,原地主王松枝猛然想起:「廿多年前這兒原是溪谷的喇叭口(沖積扇)呀,怎麼變成了一道垃圾攔壩?」他想起壩體的上游地勢比下游低,擔心會形成堰塞湖。

     卡玫基颱風帶來豪雨,他專程跑過去瞧瞧,發現直徑僅1.2米、貫穿掩埋場的惟一排水涵管,已遭上游崩塌沖下來的竹叢阻塞,水位都快升到落差7、8公尺的第二層路面,如果不處理,恐將滿到十多公尺高的壩頂。

     王松枝主動清淤後,水位暫時消退,但他擔心鳳凰颱風再度造成豪雨,萬一溢滿潰決,這一堆厚度20到3、40公尺、面積約1.5公頃,全鄉1萬7千多人花20多年共同造就的陳年垃圾,將全數送到埔里鎮去,淤塞所有的河溝,造成「垃圾流」。

     萬一溢滿潰決 垃圾傾巢而出

     此外,水頭、珠仔山、愛蘭、南平山,乃至於向善里一帶的茭白筍和其他作物,也可能全得喝垃圾水長大,甚至汙染國姓、草屯。至於飲用水,埔里區因另有桃米坑溪及眉溪兩條乾淨水源可供使用,影響應止於局部。

     昨天中午,王松枝再度冒著風雨前往掩埋場觀看,排水尚稱順暢,但上游坍塌的竹叢、土方,不斷地隨著黃濁泥水滾滾流下,隨時有可能再度淤塞。他憂心忡忡說,政府單位如不立刻處理,有一天會釀大災難。

白河水庫洩洪 下游村落剉咧等

  • 2008-07-31 中國時報 【陳易志╱南縣報導】

     白河水庫設計蓄水量2500萬噸,歷四十三年來不斷淤積,目前蓄水量僅1100萬噸,扣除兩百萬噸呆水位,平日只有八百萬噸的蓄水功能,遇降雨量達百公厘就得洩洪。水利人員形容該水庫已是「碗公變盤子」,地方人士昨前往抗議。

     白河水庫建於民國五十四年,使用僅43年蓄水功能即大減。水利會指出,水庫上游2600公頃的集水區域內,一度允許開採礦石,水土備受戕害,先天條件極差,才造成淤積嚴重。

     水利署為搶救白河水庫壽命,年年編列預算委由嘉南農田水利會抽沙清理淤積,因集水區濫墾水土保持不佳,每年抽取廿萬噸淤沙,逢雨季新添沙石量約四十萬噸,愈清愈嚴重。

     水庫主任連木成於7月16日新官上任,17日晚間卡玫基颱風來襲,當晚7時起至翌日凌晨3時,水位最高達109.83公尺早已超越109滿水位,主堤均淹沒在洪水之中,為防範壩堤崩潰,18日清晨1時30分至3時以每秒306萬立方公尺狂洩一個半小時。下游白水溪兩岸一片汪洋,河東里西勢尾部落水淹一層樓,居民吃足了苦頭,也因此鳳凰颱風一來,又見水淹盈尺,嚇的連夜撤村,幸而未再釀災。

     河東里居民苦不堪言,昨天到水庫抗議,立委葉宜津與縣議員賴美惠聲援,預定卅一日邀請水利署官員到河東里民活動中與災民面對面協商如何補救。

     連木成等水庫人員無耐指出,水利會負責管理水權,水庫淤積清理與疏濬業務歸屬中央,將盡力向中央爭取趁早疏濬下游白水溪,以及興築堤防,不過預估經費需五十億餘元,龐大經費能否順利到手,大有問題。

     白河鎮長劉米山建議水庫不如停擺兩年專心清理淤積,一勞永逸解決問題,但水庫停擺茲事體大、清理淤積工程浩大,暫時只列為參考意見。在各方決心未定之前,每年颱風洪汛季節,水庫下游沿流各村落均「剉咧等」,水庫沒造福地方卻禍害連連,居民傻眼大嘆「有夠衰」。

星期五, 8月 08, 2008

頭城沙灘消失了 外澳意外現新灘

2008年08月04日蘋果日報

【潘岳╱宜蘭報導】有五十年歷史、曾是宜蘭縣唯一海水浴場的頭城海水浴場,十年來,因興建烏石漁港突堤攔海沙效應,使得兩公里長、面積約七公頃沙灘消失殆盡,整個沙灘竟在烏石漁港北堤形成目前的「外澳沙灘」,成了衝浪勝地。
與龜山島遙遙相對的頭城海水浴場,屬國有財產局土地,由宜蘭縣政府管轄,再委由頭城鎮公所代管,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對外開放,這幾年沙灘已消失,只剩岩岸。

烏石港突堤攔沙導致
住在海水浴場附近的五十四歲頭城鎮民陳正勝回憶:「在我十歲,當時海灘往海面延伸,長達二百公尺,平時有漁民牽罟捕魚,夏天則是戲水勝地。」頭城鎮長陳秀暖感慨表示,想當年,北台灣除了福隆海水浴場,就屬頭城海水浴場最熱鬧,夏日戲水人潮洶湧,還曾是鎮公所公共造產收費的金雞母,如今浴場消失,令人扼腕。
針對頭城海水浴場及外澳沙灘的消長,水利署第一河川局規劃課長林德清指出,關鍵在烏石漁港北端所興建的防波堤,改變了海砂漂流方向,造成海水浴場沙灘逐漸流失,南沙北漂則形成外澳沙灘;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長游文祥補充說,也有專家認為,全球暖化,海平面提升,海岸線退縮造成海灘流失。
游文祥表示,頭城海水浴場既已不存在,將向內政部申請撤銷,更名為頭城濱海園區;由於陸地部分約七公頃還在,縣政府將規劃為海洋教育園區與動力水上遊憩區,鼓勵民間參與經營。

 

外澳
烏石港北端防波堤建好後,所形成的外澳沙灘,已取代頭城海水浴場,成為戲水、衝浪天堂。潘岳攝

 

頭城
在烏石港防波堤建好十年後,頭城海水浴場沙灘幾乎已消失。

阿美族 抗議中

自由時報20080803◎ 王秋月

鳳凰颱風侵台期間,選擇出國考察不在國內的台東縣長鄺麗貞,在任的七百多天裡,竟然有一百多天不在台東縣。這新聞給我這台東人最大的啟示是:如果沒有縣長,台東說不定更好!

筆者必須很不客氣的指出,台東縣政府以開發之名,將海灣沙灘等大自然公共資源私有化、財團化後,交由度假中心營運;宛如十五世紀英國的圈地運動把農民驅離耕地以生產羊毛一樣,本來屬於公眾使用的美麗沙灘、屬於原住民從事漁撈活動的海岸,一夕之間變成要支付財團費用才能使用的度假園區;而原住民的生存吶喊又同時被財團的「回饋機制」給縫上了嘴。文學家湯瑪斯摩爾形容圈地運動是綿羊吃人的人間慘事,在台東,則是「BOT殺人」。

當地方政府成為發包中心的同時,台東「美麗灣BOT案」技術上將開發面積切割,由大化小,規避環評,工程上挖沙灘、墊廢土,讓倚賴海洋生存的阿美族人生存環境遭到嚴重威脅、原住民的祖靈找不到回家的路、阿美族人的母親在哭泣。

當台東縣長可以在風災期間大隊人馬出國考察,加上電話遙控行政團隊的同時,卻沒人來看看海灣中的「貝氏耳紋珊瑚」,那可是台灣首次出現的新紀錄種。

想當然耳,身為台東縣發包中心的主任,在割地賤賣給財團的同時,鄺縣長一定也不想承認,杉原海岸是台灣除了綠島、墾丁外的珊瑚主要棲息海域,這裡的珊瑚覆蓋率高達七十%;也就是說,每一百公尺內,就有七十公尺的範圍是活珊瑚。鄺縣長更不會想知道,如此美麗海灣與當地阿美族人的生存世代相互結合、生命在此生生不息的孕育。在原住民基本法的定義上,刺桐部落就是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域」。

鳳凰颱風的侵襲,帶來的不只是災害,更吹開了迷霧。它讓我們發現,原來地方行政首長不過就是發包中心主任,電話交辦的同時,行政責任宛如BOT般,隨著資產與行政權的賤賣,也跟著消逝無蹤。

(作者為台東刺桐部落阿美族人)

海洋彌撒˙巴歌浪

自由時報20080803

◎ 劉?錫

今天(八月三日)上午八點,在台東刺桐部落海灘有一場非常特殊的海洋彌撒,由天主教原住民籍的曾建次主教主持,祈求阿美族海洋主權與多樣的珊瑚礁生態得以確保。

這事情要回溯到七月二十四日上午,東海岸馬蘭、新馬蘭、馬東、寶桑、康樂、利吉、石川、富岡、加路蘭、都蘭的長老和頭目們,到東海岸都蘭灣僅幾十戶的刺桐部落,舉行海洋文化會議,為該社區理事長巴奈女士加油打氣,要一起捍衛阿美族的海洋主權;並為配合時節,決議以最輕鬆的方式,從農曆七月一日至三日(陽曆八月一日至三日),舉行第一屆阿美族聯合「巴歌浪」

阿美族的個人、家族或部落,每完成一件歷史性大事如婚喪喜慶、部落祭典等,就會「巴歌浪」,到海邊或溪邊捕魚、採集,搭個寮子野餐,輕鬆優閒地休息後再出發。都蘭灣一帶的阿美族各部落,每年在七月中旬舉行豐年祭,之後便是長長的巴歌浪季節。

這一次是因為台東縣政府不執行環保署要求美麗灣渡假村應立即停工之公文,也不理會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有關美麗灣渡假村應先環評才能施工之判決,激起阿美族人在各部落豐年祭之後,舉行第一次跨部落的巴歌浪。

都蘭灣阿美族人把大海當母親,部落間沒有海域界線,每年於三月至九、十月東北季風來臨前,會依海流、海浪、潮汐及氣象,在黑潮以內的海域划船捕魚,並全年在海岸撒網及採集底棲生物。這種「樂活」文化,經過悠悠歲月而醞釀出與海洋融為一體的歌舞藝術。但在國家統治、西部移民,以及漁港、科技捕魚之後,卻漸漸式微。所幸,在南島社區大學、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東大學的培力下,東海岸已辦五屆竹船休閒活動,刺桐部落今年六月成立生態旅遊中心,這個月阿美族聯合「巴歌浪」更有海權祭儀除鬼月、划竹船、浮潛、沙灘趣味活動、巴歌浪餐飲、海風歌舞等,要以親海文化來經營這片美麗多樣的珊瑚礁海域。歡迎各界前來一起巴歌浪,並為海洋母親祈禱!

(作者為台東大學教授、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

星期三, 8月 06, 2008

不淹水 錯誤的治水目標

  • 2008-07-28 中國時報 【李方中】

     馬英九總統到中部地區勘災,明確的指示治水目標是「不淹水」。可以體會這是馬總統「人溺己溺」心境的表現,但是,必須指出,如果各級機關真以「不淹水」為治水目標,那絕對是嚴重的錯誤。

     防洪、排水工程必須有經濟性的考量的。國家財力有限,任何投資,包括防洪排水投資,都須考慮成本效益。人口多、經濟發達地區給予較高的保護標準,反之則較低。正確的作法是先決定各河川排水附近區域的應保護標準,例如:目前對公告的中央管河川採預期一百年發生一次的洪水不溢堤,縣市管河川採五十年,而區域排水採二十五年。水利機關再根據各河川或排水的集水區內過去曾發生的降雨紀錄,推算符合此保護標準的雨量及流量,進一步根據現地形勢決定河川、排水的寬度、深度(或堤防高度)。

     一個直覺的問題會接著產生:為什麼不全面提高保護標準?答案是,除了國家財政是否能夠負擔之外,尚須考慮這種作法在實務上對人民土地房屋權益及地表面貌的影響。提高保護標準就是要增加排洪能力,也就是要加寬水道、升高堤防。通常人口較多的地方房屋早已沿水岸興建。加寬水道,必然要拆除沿水岸的整排房屋、徵收其土地;升高堤防,連帶要提升橋樑、改變橋下地區交通動線,影響很大。

     再問: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不就是做樣做的嗎?是的,在經濟發展、人口大量集中的地方,當有必要增加保護的時候,才會局部的提高保護標準。但是,除非是整體規劃的新市鎮,否則一定是經濟先發展、人口先集中,水患損失嚴重後,才可能局部的提高保護標準。

     另外一個問題:發生超過保護標準的洪水時,就必須忍受淹水嗎?這個答案是沈痛的,是。當然不是坐以待斃,而是人類不能控制降雨,連準確預報的難度都高,每個人都應有此認識,平時防災,也要有必要時避災、減少損失的準備。

     防洪排水工程這種公共投資對於所有人(土地、房屋被徵收者可能除外)都是外部成本,所有人都樂於政府將國家資源投資在增加自己的保護程度之上,但在政府財源是有限的絕對前提上,必然是要排出優先順序,而不能只要達成「不淹水」的目標而大量排擠其他用途。

     防洪、排水工程所面對的是不知何時、何地、會降多大雨量的颱風暴雨,是一種風險。「不淹水」的治水目標追求「零風險」,政府不能為了追求「零風險」而無限上綱的進行投資。

     筆者料想馬總統並非不知上述經濟學之理,只是在痛災民之所痛時,一時忽略了治水與經濟之間的關係。為了避免執行人員誤用馬總統的指示,特於此說明。

     (作者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

還給洪水自然空間

  • 2008-07-29 中國時報 【邱文彥】

     繼卡玫基颱風嚴重死傷帶給新政府極大的挑戰,中度颱風鳳凰接踵而至,各級政府單位莫不神經繃緊,不敢稍有鬆懈。台灣不是今天才面對颱風的威脅,「治水」也已經是個老問題了,但歷次風災卻嚴峻地考驗我們,災害仍然不斷發生。颱風之後,姑不論將來採取哪些方案,治水一事肯定是國家的大事、國土規畫的當務之急。

     前不久,當全國民眾關切大陸四川震災之際,很少人注意到死傷人數與川震不相上下的緬甸風災,更少人會回想到幾年前美國紐奧良幾乎被卡崔娜颶風毀滅的往事。最近十餘年來,海氣象密切的交互作用,使氣候變異和極端氣象已經遠遠超過往昔防災設施的規畫設計標準,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暴雨猶如家常便飯。完全由從傳統工程或經濟角度的治水觀,恐怕不得不改弦易轍,台灣非得「適應」未來氣候的巨變不可。因此,國土規畫中「水」、「土」的統整勢在必行,觀念和制度的變革也刻不容緩。

     老子最強調「道者萬物之奧」,人們應該向水學習。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但是千百年來,人類對於水有太多的誤解。從中國的黃河流域、印度恆河流域、中亞兩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羅河流域的發展史可以瞭解,事實上季節性的洪水帶來豐富的營養源,孕育出無數生命,更帶動了活絡的經濟。古代人懂得順應洪水、與水共生,因而創造了人類璀璨的文明。

     然而太多的時候,現代人卻只有將水視為猛獸或無機的物質,而不是抱持一種對水的尊重態度。尤其,水火不同,火猛暴,死於火災者少;水陰柔,反而容易遭到漠視與侵軋。最明顯的,就是「與水爭地」,徒然肇致或增大危害。

     「與水爭地」的貪念能否徹底改變,相信是治水重大挑戰。古台南「台江內海」和「倒風內海」,百年來被圍填了三分之二,以致洪水無處宣洩,嘉南沿海遂經常淹水。高雄包括鳥松、大小貝湖、凹子底等古稱「大水塘」的沼澤系統開發後,致使鳥松常豪雨溢淹。當年在基隆河與河爭地結果,嚴重縮減通水斷面,也使台北盆地遇洪即拉警報。這情況全台至今恐仍屢見不鮮。

     例如,新店溪將發包與施工中的台北縣側環河快速道路,先不論二十餘公里要花三百餘億的鉅額經費,在秀朗橋和福和橋之間就以「路堤共構」方式,順勢突出河面近三十餘公頃土地,供發展二十餘公頃「住宅區」。到底這種規畫是為了發展「交通」,還是暗藏玄機的「住宅」開發?如果將來治水不能痛定思痛,尊重自然,順應洪水,還是時刻想著一些「附加利益」,這個老問題恐怕很難徹底解決。

     長久以來,防洪禦潮居然還是沿襲鯀的思惟,以「硬性工法」硬擋硬圍。老子非常強調「柔弱勝剛強」的道理,他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知能勝。」因此,先進國家為了對抗洪水、順應變遷,紛紛採用「低衝擊發展(Low impact development)」模式的規畫,也就是以「柔性工法」,創造家家有綠地,處處有水塘的土地利用,甚至廣設滯洪區,從「減洪」、「分洪」的概念,來降低災害的發生。

     美國政府也呼應這種作法,出版參考綱領,呼籲開發者和規畫師應開創適當的人工濕地,預留「水空間」。中國長春濕地中心也將濕地的功能,從生態、淨水或景觀之外,擴大到調洪的作用上,這些作為值得參考。

     地球的氣候變異詭譎。未來的颱風洪水可能越來越頻繁。我們該深切瞭解水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特性,好好培養國人與規畫師新的「尊水觀」,而不是時刻想要征服這頭「猛獸」。老子說,「夫唯不爭,故無尤。」不與水爭,還給洪水一個自然宣納的空間吧!

     (作者為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時報基金會河川小組顧問)

旗山大淹水 佔用河川地惹禍

  • 2008-08-03 中國時報 【林碧榕╱高雄旗山(金融業)】

     上個月侵襲台灣的卡玫基颱風,夾帶超豐沛雨水形成暴雨,空前暴的漲溪水,史無前例的衝破旗山溪堤防,河水霎時在半夜無預警淹沒了半個旗山鎮,整個市區精華商圈盡付洪水中!

     旗山是三面環山一個地勢高亢的小山城,筆者在這裡居住超過十年,歷經多次的大小颱風暴雨,除去年整修旗山國小施工不慎堵塞排水,恰逢暴雨造成短暫的淹水外,這山城幾乎風調雨順。

     流經旗山鎮東側的旗山溪,是楠梓仙溪的下游,除颱風外終年水量甚少,或因溪水日趨減少之故,河床、河道慢慢被農民佔據,闢為農地種植香蕉及其他農作,河道因而大幅縮減,這是造成此次旗山大淹水最主要的原因,另外,旗山溪堤防的破損,主管的單位竟然疏於修護,更是水漫旗山鎮的元凶。

     這次旗山大淹水誰應負責?鎮民直指管轄的經濟部水利署的第七河川局難辭其咎,按該局在網站上揭露的施政目標,首要治水即「推動流域綜合治水、降低淹水災害及損失」,此外更有「強化防災…洪水預警」等使命,但看起來都是空談!請主管的單位苦民所苦,立即收回被佔用的河川地,強力疏濬旗山溪並積極修護堤防護岸!

防洪要跨領域合作

  • 2008-08-03 中國時報 【張斐章】

     特殊的天候與地理條件造就了福爾摩沙,但也使居住條件有了許多的限制及挑戰。台灣位於兩板塊之間的地震帶上、夏季颱風多、瞬間豪雨大、山高水急等現實狀況,使得台灣人在開發這塊土地,常面臨因天然災害造成巨大的影響。當嚴峻的天然條件遇上人類迅速的開發,所衍生的災害是可以預見的。在民主社會及資本主義的國家,民間的都市發展速度往往比公部門興建公共工程來的快,是故遇到災害的情況也更為突然與迅速。因此應軟硬體雙管齊下,同時施行硬體之防災工程與軟體之防災控管機制。

     關於防洪設計自有其科學的標準,例如依水工構造物的重要性其保護標準為二年、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之重現期距。但面臨全球人口及工業急遽發展造成地球環境破壞、全球氣候突變,所謂的標準亦受到嚴厲的衝擊,更不用談這類標準所受到人為因素,例如既有空間限制、土地徵收、人為疏忽與各方利益衝突,造成的工程疏失或遲延所挑戰,如老舊市區因街廓空間狹小,無法設計較高年數重現級距的排水道。

     此外,災害防制是無法單由一個領域可以解決,工程方法僅是一個消極的預防,誰都無法預測堅固的工程,可能會遭遇超出其承受的更大天然力或其他外力所破壞,若傾全力建造千年不壞的構造,又勢必對其他財政產生排擠效應,造成社會不公,並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浩劫。故必然須以上位層次的跨領域思維來整合防災,與部會之間完全綿密合作的機制、即時觀測資料輔助決策的建立、準確預測、預警控管,加上喚起民眾的自覺,才是積極的作為。跨領域的整合機制尤為重要,以防災的角度整合氣象、水利、土木、地政、財政、傳播、管理等領域,做出精確的決策且貫徹執行力。

     筆者於卡玫基颱風災後,在水利署的邀請下,到美濃等地區勘災,發現該地區排水容量明顯不足,常有水患之苦,與會人員均認為應立即加強改善,提出多道防線以預防城鎮洪災的作法,例如以既有中正湖適時洩溢及設置其它滯洪池,設山腳溝渠排水,利用現有荒地設計濕地公園等作為排洪方法。這些工程的規畫,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及地方居民的支持與共識,方可執行;工程完成後,還必須搭配妥善的管理及預警效能,例如水患來前先行將滯洪池洩洪,濕地公園作為即時緩衝地帶,平時也當清理溝渠、疏浚排水道,公部門做好準確預測、預警控管及部署,民眾做好自家防災準備。

     筆者將防災列舉出幾個方向:跨領域之整合與控管機制與部會之間的綿密合作工程方法與預警控管方法的相互配合;積極預警、防災知識的傳播與民眾的共識;防災安全的檢測與預警模擬;防災體系人員的培育。

     於此特別強調,災害前的防災安全檢測,如同大樓每年有消防檢測,防災檢測應檢驗每年固定災害季節前相關公共工程是否有毀損、堵塞情形、民間建物及其附屬物是否牢靠、預警模擬是否熟練、機器是否無誤等。而國內除防災體系專業人員的培訓,也應向下紮根,設立相關系所,培育防災人才,才是長久之計!

     (作者為台灣大學水資源資訊系統研究室教授)

台灣還剩幾個像樣的海灘?

  • 2008-08-05 中國時報 【劉新圓╱北市(研究人員)】

     新聞報導宜蘭頭城海水浴場因興建烏石港,導致浴場近二公里長灘及廣約六十座足球場大沙丘消失,縣府決申報廢場。這不禁喚起筆者塵封兩年的記憶。

     前年七月,筆者一家人自礁溪開車往台北走,想沿路找個海灘旅遊手冊上指示最近的海水浴場是頭城,到了頭城海水浴場,發現空無一人,連管理員都沒有,我們步行到海邊,竟然看不到沙灘,洶湧的海水不斷拍打著岸邊堆積的大石塊,其場景與最近新聞所拍攝的相去無幾。

     同年八月,我們到傳說中重點風景區大鵬灣。門票上推薦所謂「台灣夏威夷」的青洲濱海遊憩區,遊客稀落,原本規畫的餐廳全部歇業,黑色的沙灘上布滿了漂流木、石礫、鐵絲,連要去親海都危險重重。大鵬灣內有部分業者提供香蕉船、風帆等水上活動,但詢問度不高,是否撐得下去令人懷疑。據說,政府還要投資,擴大大鵬灣風景區的範圍。

     綜觀整個台灣島的海岸,最漂亮也最受歡迎的,大概就是懇丁南灣了。白色的沙灘、碧綠的海水,難怪每年夏天都人滿為患。但是,據說,這裡的水上摩托車是非法的,所以游泳很危險,連帶衝浪者也望之卻步。既然非法,為什麼政府不積極取締呢?

     筆者曾聽一位導遊說,台灣對陸客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就是海灘。但看看台灣的海灘,不該開發的硬要開發,開發了又不好好經營管理。頭城海水浴場早幾年前就該廢棄了,卻到最近才申報。而最漂亮的海灘,又放任非法摩托車橫行。難道我們一定要坐飛機到國外,才能放心地享受碧海藍天嗎?

星期六, 8月 02, 2008

桃園防風林也淘空 居民連晚上都睡不安穩

位於台電大潭電廠旁的觀音鄉保生村海岸,沙岸已淘空,距離陸地不到5公尺。
記者潘欣中/攝影

南縣七股潟湖 1600公頃縮至1000公頃

地球暖化效應逐漸擴大,接連兩次颱風,台灣沿海縣市都有海岸淘空、沙灘大片流失現象,國土保育出現警訊。例如台南市的黃金海岸嚴重流失,長達500公尺海灘完全消失;台南縣七股潟湖近年來面積銳減,由原來1600公頃縮至目前約1000公頃,而桃園觀音鄉保生海岸防風林地已被淘空,海水距離陸地不到5公尺,颱風接踵而來,居民說:「若最後一道護岸被沖毀,造成生命財產損失,誰來負責!」

南市黃金海岸 500公尺沙灘不見了

台南市黃金海岸沙南側親水公園旁500公尺沙灘今年完全不見蹤影,海浪直接拍打消波塊。去年暑假消防局設在親水公園沙灘的防溺宣導站,今年被迫北移300公尺,去年還有縱深10多公尺、還能搭帳設救生站的沙灘,才一年就完全不見了。

七股漁家 牡蠣養殖業首當其衝

台南縣七股潟湖面積銳減,牡蠣養殖業首當其衝,蚵農憂心的表示,「內海」(指潟湖)豐富的魚蝦、牡蠣,養活了討海人不少家庭,且更是防洪最重要的天然屏障,但隨著沙洲遭海水沖刷日益嚴重,「內海」已岌岌可危,希望政府搶救潟湖莫再遲疑。

位於台電大潭電廠旁的桃園縣觀音鄉保生海岸,因海岸不斷被淘空,防風林地幾乎被毀,現在漲潮時,海水近陸地處剩不到5公尺,只要來個颱風,海水可能倒灌,颱風將到,當地村民憂心僅剩的最後一道防風林土丘會守不住,晚上睡覺都不安穩,一旦海水倒灌,後果不堪設想。

嘉義縣沿海 東石漁港碼頭可能崩塌

嘉義縣沿海地層持續下陷,也導致東石漁港東側碼頭被海水淘空,只要遇到漲潮,海水就從東側碼頭底下冒出。漁民說,如果不解決碼頭淘空問題,碼頭護堤可能崩塌,屆時海水將一洩而下,會造成東石海埔地嚴重水患,危及當地居民安全。漁民說,因沿海地層下陷問題愈來愈嚴重,水利及漁政單位近年來不斷加高東石漁港的護堤高度,雖然暫時阻止海水倒灌,但卻治標不治本,漁民擔心堤速度及高度比不上地層下陷速度,堤防愈高,造成的災害可能愈大。

【2008/07/30 聯合晚報】@

颱風來一回傷一回 宜蘭海岸蒸發成斷壁

颱風過後,壯圍海岸常流失,原本平坦的沙灘,變為一道斷垣峭壁,令人觸目驚心。 
記者姜炫煥 /攝影
每逢颱風過境,宜蘭縣多處海邊沙灘都遭巨浪沖刷流失,原本平坦的沙岸變成一道「斷垣峭壁」,令人怵目驚心,海邊居民都希望政府重視。

南方澳內埤海灘…只剩5公尺寬

「啊!海灘怎麼變這樣?」宜蘭南方澳著名的內埤海邊近年來海灘嚴重內縮,幾乎形成斷崖,高度落差極大,可以讓遊客到海邊戲水的沙灘僅剩下約5公尺寬,許多遊客驚訝不已,擔心美麗的海灘會逐年消失殆盡。

內埤海邊海水潔淨、白色礫石海灘,常有人跑來踏浪,晚上漁火點點,又是另一種風情,情人約會浪漫無比,因而又被稱為情人灣,假日遊客很多。

近半年來,內埤海灘被海浪沖刮退縮嚴重,「我每天看海,感受最深了!」南安國中校長張振源說,學校就在內埤海邊旁,他很憂心海灘內縮繼續惡化,危及校園安全,相關單位應重視。

3公尺深斷坡形成漩渦!危機四伏

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慶表示,每次颱風過後,內埤海邊的海岸線就產生了變化,內埤海邊在沙灘不遠是3公尺深斷坡,海浪打來在斷坡處翻滾,形成漩渦,外地人不了解這個海域,看到海就衝下去戲水踏浪,前幾年發生數起遊客溺水意外,和這斷坡有很大的關係。如今海灘形成斷崖,剩下5公尺寬海灘可以踏浪,他覺得也不是壞事,也許可以讓悲劇不再發生,他印象以前內埤海邊也曾投擲消波塊定沙,但隨著洋流沖刷,海浪把海底沙帶上來覆蓋,消波塊漸漸沉入海面下。

壯圍鄉公所也在海邊拋石護坡,往年颱風過後,壯圍鄉沿海村民都會發現平坦的沙灘不見了,變成一道長達2、3公里的峭壁,且大海與陸地拉近數百公尺,陣陣大浪幾乎捲上附近的民宅,不過今年情況較好。

【2008/07/30 聯合晚報】

廣角鏡》桶盤嶼 不敵雙颱掃


圖╱肇瑩如

澎湖縣爭取列入世界遺產的「桶盤嶼地質公園」玄武岩景觀,禁不住卡玫基與鳳凰颱風摧殘,高大岩柱嚴重崩落傾斜。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今起封閉環島步道部分路段,禁止遊客闖入。桶盤嶼玄武岩柱有「澎湖黃石公園」美譽,形成於一千多萬年前。

【2008/08/01 聯合報】

哈布風 捲起千層沙

自由時報20070502
(法新社)

一陣強大的「哈布風」(Haboob)向蘇丹首都喀土穆襲來。哈布風是蘇丹境內撒哈拉沙漠南緣的濕熱季節強風,持續時間雖僅短短數小時,卻可捲起高達三千英尺的沙塵暴,有時還帶來雷暴和小龍捲風,導致地貌改變。(法新社)

星期五, 8月 01, 2008

世界最長水底洞穴

自由時報20070307
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地下遍布湖泊及天然水道,近年來逐漸成為潛水探險家的天堂樂園。來自德國及英國的探險家今年一月底發現了聯結兩個龐大地下水道的通道,讓現存最長天然水道的紀錄提高到一百五十三公里。圖為在「白色洞穴」水道系統內的潛水者。 (取自Deep Horizon網站)

〔編譯胡立宗╱美聯社墨西哥市六日電〕兩名潛水家今年一月二十三日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地底發現了連結兩個龐大天然水道系統的通道,讓天然地下水道長度的世界紀錄由現在的一百四十五公里推進到一百五十三公里。

兩人分別是來自英國的博格特斯及德國的舒密特勒,他們在四年內潛水五百次,試圖找出猶加敦半島地下湖泊的全部聯結管道;而他們發現的聯結通道有些大到可以容下七四七客機,有些則小到僅容單人擠身而過。

猶加敦當地遍佈地下湖泊,早在馬雅文明時期就是當地人民重要的飲水來源,但之前一般認為,各個湖泊都是獨立水體,彼此並不相聯。

博格特斯說,這次發現的重要之處,在於凸顯出所有獨立地下湖泊很可能都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人們必須戒慎恐懼,因為一旦一處湖泊遭到污染,污染物很可能擴散到全猶加敦半島的地下水系統」。

之前紀錄中最長的天然地下水道也位在猶加敦半島,被馬雅人稱為「Ox Bel Ha」(意為三條水路),不過總長僅一百四十五公里。而兩人所連結的水道系統分別是「Nohoch Nah Chich」(巨大鳥籠)及「Sac Actun」(白色洞穴),連結後總長達到一百五十三公里。

星期日, 7月 27, 2008

養殖漁民背黑鍋

  • 2008-07-27 中國時報 【杜宇】

     每當大雨過後,台灣西南沿海低窪地區的居民(多數以養魚為生)不僅要忍受生命財產浸泡在汙水的痛苦,還要承受社會對水產養殖超抽地下水是導致地層下陷主要原因的責難。坦白說,這樣的結論重覆出現在政府相關災害檢討報告的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這究竟代表著養殖漁民的執迷不悟咎由自取,還是政府官員的執政無能?

     猶記民國七十九年發生重大的風災,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在南部視察水患時,即指示地層下陷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如果地層下陷的問題不解決,即使海水整治的預算增加,仍不能有效的防止海水倒灌的現象與問題,並認定水產養殖超抽地下水是造成地層下陷的元凶,要求農政機關立即處理。

     為此行政院於民國八十年核定「養殖漁業輔導方案」,規劃設置養殖生產區,投資興建養殖公共設施,推廣海水、海洋養殖,推行使用循環水設備等措施,減少養殖的用水量,對於不適合養殖的現有魚塭,配合地區發展及其他產業的需要鼓勵釋出等改善方案,並於民國八十四年起通過實施「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提出四大防治對策(通盤規劃地層下陷區水土利用、加強地層下陷區產業輔導工作、加強地下水管制及水資源規劃及教育宣導)及五大量化目標,然而事隔十多年再看看,沿海許多地區仍然是逢雨必淹,也幾乎是同一地點,情況並沒有改善,但養殖業早已不復當年風光,因此當初究竟是診斷偏誤,還是下錯藥方,值得專家學者共同來討論

     當初政府為改善沿海居民生活,鼓勵把沿海許多低窪與不適合稻作生產地區改輔導從事水產養殖,儘管先天條件不甚理想,但是業者憑藉著苦幹實幹的精神,把許多荒地變成魚塭並養出全球驚豔的高經濟魚蝦類,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光鰻魚出口創匯即達六億美元),這對當時急需經費來從事各項經濟建設的台灣,無疑是相當大的貢獻,而原先窮困的漁村經濟也確實獲得改善。然而由於當初並沒有考量到淡水供應問題,且產業發展過於快速超出政府想像,在水源短缺的情況下,為了順利養殖,業者採自力救濟方式自行掘井抽取地下水補充,政府相關單位並沒有適時遏止,才會讓星星之火燎源,導致部分地區地層下陷,這是事實,漁業界也無須否認,但是其他產業長期抽取地下水用量,恐怕亦是主因之一,卻被有意無意的忽略,讓養殖業者單獨承受各界多年的指責。

     如今傷害已經造成,許多沿海地區早已在海平面之下,連排除積水都極為困難,對於這些地區政府是否要再盲目投下龐大的治水經費,政府必須三思。面對地層下陷的事實,政府除了要找出所有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非只養殖漁業),對症下藥。至於在水產養殖方面,除了參考改變養殖經營與土地經濟利用模式,讓居民不再需要依賴大量超抽地下水的養殖業為生,而土地則從目前依賴超抽地下水的利用方式改變為不但不需超抽地下水,進一步還可以取代地下水乃至補注地下水的用途的建議外,可透過航照圖標示出台灣主要養殖魚塭分佈及地層下陷區位,並依照嚴重程度將其劃分為輕度、中度與重度三種,分別施予不同的解決方法,對於輕度地區:補助設立循環水設施、嚴格監控養殖進排放水、實施環境生態標章認證、輔導生態養殖等;中度地區:設置水產養殖科技專區,統一處理排放水、使用零排放水的養殖技術、輔導放養用水量低的經濟種類如供生質能源用藻類、觀賞魚、文蛤、台灣鯛、九孔、龍鬚菜等;重度地區:鼓勵休養並制定退場機制、規劃成大型的蓄水區、洩洪道等緩衝區、規劃成休閒漁業區等,針對不同程度的病症施以不同的處方,能如此治水,國土或有不再流失的一天。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成員)

星期日, 7月 20, 2008

繁華甲仙 盡成泥城

中央社記者鄭傑文高雄傳真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災情,繁華的高雄縣甲仙市區十九日盡是泥濘,出入困難。
 
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災情,繁華的高雄縣甲仙市區十九日盡是泥濘,出入困難。中央社記者鄭傑文高雄傳真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災情,十九日高雄縣山區道路滿目瘡痍。中央社記者鄭傑文攝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土石流淹沒 居民忙打掃
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災情,高雄縣甲仙山區住家被土石流淹沒,十九日居民忙著善後打掃。中央社記者鄭傑文高雄傳真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高雄山區路斷 居民冒險通過

中央社記者鄭傑文高雄傳真 九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災情,高雄縣甲仙到三民山區路面流失,十九日工務局持續搶修,居民只能冒險步行通過。

沙塵暴襲日韓 日批北京隱匿

自由時報20080304
圖為南韓釜山一名戴口罩的民眾三日騎腳踏車通過朦朧的街道。(路透)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來自中國的沙塵暴不僅影響全台,近日也侵襲日本、南韓,自三日起造成當地學校停課,也引發交通或健康危害等疑慮。日本政府對此呼籲,北京當局的沙塵暴相關資訊應該更公開透明。

南韓小學 被迫停課

沙塵暴由來自中國蒙古戈壁沙漠的細沙形成,春季時隨著偏西風侵襲台、日、韓,有時也包含中國工廠所排出的有毒化學濃煙和硫磺氧化物等污染物質,可能導致呼吸道疾病,並加重花粉症等過敏病情。南韓南部沿岸的托兒所和小學,三日在沙塵暴影響之下被迫停課,其中包括第二大城釜山。當地氣象官員表示,沙塵暴已籠罩大部分南韓地區,而且今年的影響預估將比去年嚴重。

漫天黃沙 籠罩日本

日本二至三日觀測到首波沙塵暴後,西部大部分範圍已籠罩在漫天黃沙之中,各地陸續感受到沙塵暴的威力。福岡市的車輛或建築物都因為黃沙而髒污,鹿兒島市的洗車廠前大排長龍,長崎縣則彷彿被大霧覆蓋顯得迷迷濛濛。隨處可見戴口罩上街的民眾,有人抱怨:「真希望政府能想想辦法,提出具體對策。」這波沙塵暴四日將進逼日本東部地區,日本氣象廳提醒民眾多加注意。

日本環境大臣鴨下一郎在上個月的記者會上便曾表示:「關於沙塵暴,我不太瞭解(相關資訊)怎麼可以,而且為什麼會被視為國家機密。空氣是不分國界的,沙塵暴也會飛越國界,我認為資訊共享相當重要。」

有鑑於沙塵暴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等影響,中、日、韓已對此展開共同研究。但是據日方說法,中國拒絕公開手上的資訊,同時堅持共同研究成果不對外公開。

星期六, 7月 19, 2008

三座101倒在北濱海灣

自由時報20080715 ■ 王醒之、柯逸民

昨天上午,大批基隆市民與瑞芳鎮民分別到立法院陳情。一邊基於生態環境與觀光發展的理由反對台電深澳發電廠於番子澳灣興建卸煤碼頭;另一邊則是反對「基隆人」干涉瑞芳的「地方建設」。事後,行政院表示將於三個月內再決定是否興建。

這座卸煤碼頭興建案量體為長一四六○公尺、寬四十公尺、高十公尺,即便不計入儲煤倉區,其長度仍如同砍倒二點九座一○一大樓放入海灣中,對於番子澳灣生態環境與漁業經濟的破壞已經無庸置疑,對基隆市與海洋科技博物館的觀光利益也會帶來直接的衝擊;加上基隆市的雨水酸度向來是全台第一,酸鹼值直逼八寶粥,如果該電廠機組規模擴大後,懸浮微粒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亦將遠超過除役前的排放量,對基隆人來說更是情何以堪。

至於瑞芳民眾,則以回饋金等地方利益為由不反對興建。

表面上看似是基隆人與瑞芳人地方利益的衝突,實際上這一如日前「蘇花高」VS.「蘇花替」、「決策」VS.「構想」般的荒謬。因為對卸煤碼頭興建,基隆市議會早已明確反對,而中央的經建會和教育部也表反對,何以在台電與少數立法委員的聯合運作下竟然翻案?而劉院長面對翻案,又層層向下交付,最後竟然送到了國民黨立院黨團,結果當然只能讓基隆人與瑞芳人競相動員到立法院打對台!

事件發展至今,不只是讓劉內閣的招牌再度「去角」,更糟的是,一再容許翻案、一再猶豫不決的結果,不只讓人民失去對政府的信任,也進一步造成了人民間的衝突、對立。

(作者為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http://www.nobnog.org.tw

大峽谷溪床土鬆水深 遊客勿近

  • 2008-07-16 中國時報 【陳世宗╱中縣報導】

 別拿生命開玩笑▲大安溪蘭勢橋溪床因颱風造成落差20多公尺,形成大峽谷景觀,暑假再度成為熱門景點,溪床土質鬆軟,險象環生。(陳世宗攝)

     大安溪蘭勢橋下溪床,去年遭到柯羅莎颱風沖蝕造成深槽化,落差深及20、30公尺,被稱為大峽谷,暑假再度成為熱門景點。因溪床土質鬆軟,潭深處水深莫測,附近險象環生,萬一發生地震後果不堪設想。縣府十五日呼籲民眾切莫任意涉險。

     去年十月間,柯羅莎颱風挾帶狂風驟雨,洪水將大安溪東勢段河床,沖蝕成一條壯觀的深槽,被指為如同「美國大峽谷」,因而聲名大噪,假日都吸引上千人冒險前往參觀。

     縣府機要秘書王建靜,昨日在縣務會報中,語重心長提出建言,希望縣府與第三河川局,能夠儘速提出具體防範措施;加上颱風旺季及汛期到來,民眾如果遇到上游洪水暴發,將危及生命安全,萬一遇到地震時,後果更不堪設想。

     放暑假以來,每天都有百人前往嬉戲,離譜的是,還有旅行社將該處規畫為旅遊景點之一,遊覽車停在卓蘭鎮路旁後,再以小巴士載客接駁前往大峽谷,每人收費50元;假日攤販雲集,遊客絡繹不絕,政府單位被抨擊管制不力,視民命如草芥。

     縣長黃仲生於會中,徵詢縣府一級主管有何因應對策,各單位卻都束手無策,低頭不語。交旅處人員說,大安溪管理權責機關為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為避免民眾進入該區域發生危險,第三河川局應採積極防制作為,有效禁止與管理

     第三河川局指出,該局在現場設置警告標誌,使用廣播宣導,接近景點且危險處設置欄杆外,出入口還有保全人員禁止車輛進入;並行文各旅行公會,要求各旅行社,不應將該處列為觀光景點。

國姓驚見走山 路基滑40公尺

國姓鄉大旗村五鄰昨天發生大規模走山,坍滑面積超過20公頃,滑動垂直距離達三、四十公尺,連山頂的台電電塔都岌岌可危。
記者紀文禮╱攝影

國姓鄉大旗村5鄰大長產業道路昨天驚傳大規模走山,長逾百公尺的路基滑落四十多公尺深,廿餘公頃山坡林園數十萬方表土往下擠壓,阻塞下方長流溪半邊河道;林姓、謝姓兩戶人家緊急撤離,雖無人員傷亡,但走山上方台電電塔岌岌可危,長流溪也阻塞形成堰塞湖,可能威脅大旗聚落安全。

鄉長林福峰昨天勘查後憂心忡忡地說,昨天已緊急雇用3輛挖土機,先疏濬阻塞長流溪的土石,但是走山坡面恐還會持續下滑;可能在一場豪雨或颱風後,整片廿多公頃的山坡表土、竹木作物,都會崩落到山下的長流溪谷,這麼大的走山災害在鄉內還是首見;鄉公所無能為力,必須靠中央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專案主導治理。

林福峰說,這兩天國姓鄉天氣晴朗,但大旗村這處走山災害卻早在5天前的10日就出現徵兆,當天大長路就開始出現路面龜裂下陷的狀況,加上10、11日連續兩天午後豪大雨,可能因此加劇順向坡滑動的土石坍陷;昨天清晨在無風無雨下,轟然釀成這場超大災害。

林福峰說,大長產業道路斷絕,幾乎已無再修復的可能,還好走山處位在大旗與長流村交界,附近村民進出農作都還有替代道路;只是走山的林園都是私有地,園主可說一生心血一夕化為烏有,損失慘重。

林福峰說,這麼大規模的走山,等於數以二、三十萬立方的土石會不斷往山下滑動、崩塌,山下的長流溪已經有半邊河道阻塞;萬一整片廿多公頃的坡土都塌滑掉落溪床,整條長流溪一定變成超大堰塞湖,屆時可能被湖水淹沒的農田、家園讓人不敢像;更不要說,超大堰塞湖形成後,一旦天然土堤破裂,像水庫洩洪般的湖水將直沖大旗村聚落。

【2008/07/15 聯合報】

星期三, 7月 16, 2008

瑞士地質結構和高山鐵路獲選為世遺

瑞士的薩多納環形地質結構,以及瑞士和義大利邊境的利西亞阿爾卑斯山鐵路,昨天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遺產,使瑞士的世界遺產增加為九處。

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ESCO)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三十二屆會議昨天和今天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瑞士本次單獨或共同提出的兩個地點,都已在第一天入選。

瑞士薩多納環形地質結構包含三百平方公里範圍的阿爾卑斯山壯觀地形,有七座三千公尺以上山峰,跨瑞士東北部的聖加倫、格拉魯斯、格勞賓登三個邦。

在今天發布的新聞稿中,瑞士聯邦環境署指出,薩多納環形地質結構最奇特的景觀,就是古老和年輕岩層的上下位置一反常態。一般是愈老的岩層在愈下面,但在這裡,可以見到兩億五千萬至三億年之久的紅色砂岩層反而覆壓在「僅」三千五百萬至五千萬年的複理層上,中間還呈現一條清楚的神奇界線。

環境署的資料說,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是老岩層在阿爾卑斯山造山運動中,被由南方朝北方擠壓,搬遷了三十多公里,落腳在此地原有的較年輕沉積層上。

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聲明說,這一地區展示了大陸碰撞下造山運動的獨特例證,並藉由逆掩斷層凸顯了壯麗的地質結構,從十八世紀以來就是地質學的重要研究地點。

這地區原本僅以格拉魯斯逆掩斷層申請世界遺產,今年初,瑞士又追加擴大範圍。對於申請成功,計畫經理殷普說,「我們感到高興和驕傲」。他說,這地區有許多纜車和登山路線,開放歡迎遊客觀賞美景。

至於阿布拉/伯尼納的利西亞鐵道文化景觀則是通過瑞、義邊境阿爾卑斯山兩個山口的兩條鐵路線。最出名的就是繞圈上下山的石造高架鐵路橋。

世界遺產委員會說,這套建於二十世紀初的鐵路系統,是科技、建築與環境的傑出組合,呈現出工程成就與景觀的和諧。

【2008/07/08 中央社】

美國 陸上行舟?


美聯社

美國「冰河灣精神號」郵輪7日上午在阿拉斯加州冰河灣國家公園擱淺,退潮後孤立沙灘上。被困七小時後,這艘63 公尺長的郵輪被拖到安全地點,船上51人稍早已疏散。

【2008/07/08 聯合晚報】

美加州豪雨引發土石流 居民撤離

  • 2008-07-14 【中廣新聞╱謝佐人】

    美國加州內華達山脈東部的城鎮因為暴雷雨引發土石流,沖毀五十多棟民房,迫使當地居民撤離。

    加州消防局發言人表示,當地時間上週末,多起強烈暴雷雨引發一起寬兩百多公尺的土石流,傾洩流過一條公路,迫使這條公路關閉好幾個小時,同時造成五十多棟房屋嚴重毀損,當局撤離受困民眾。

    消防局官員表示,雖然下雨,但是這一起暴雷雨不足以消滅肆虐加州各地的山林大火。

星期日, 7月 13, 2008

豆腐岩小檔案

自由時報20080711
和平島的豆腐岩是東北魚最特殊的地質景觀。(記者盧賢秀攝)

●豆腐岩:岩岸砂岩層,經海水不斷侵蝕沖刷,岩塊表面被切割成方形或菱形,排列整齊,很像豆腐,被稱為豆腐岩。若經長時間沖刷,豆腐岩的稜角被海浪進一步侵蝕成圓鈍形狀時,就會變成「饅頭石」。

基隆和平島的豆腐岩面積最寬闊,有2大片完整的豆腐岩,就像一塊塊巨大的豆腐平舖在海邊,聞名全國。

(記者盧賢秀整理)
污水廠消波塊 破壞豆腐岩景觀
和平島龍蝦班周姓漁民帶著兒子潛水,一個上午只捕了幾尾魚。(記者盧賢秀攝)
民眾質疑和平島污水廠北堤外側堆放一層層的消波塊破壞了豆腐岩的景觀。(記者盧賢秀攝)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基隆市正在發展觀光,但文史工作者發現和平島污水廠北堤消波塊直接堆放在豆腐岩上,破壞豆腐岩景觀,國家級天然地質景觀遭此蹂躪,出自政府工程之手,實在不應該。和平島龍蝦班的漁民說,消波塊一再流失沈入海底,珊瑚等生態破壞殆盡,漁獲量越來越少了。

市政府工務處說,消波塊是為了保護污水廠設備,在颱風時不會被大浪摧毀,只是覆蓋在海蝕平台上面,也是不得已的做法。據了解,已經有人陳情到監察院,監院也來函調查,他們也據實以告。

地質景觀受損 漁獲也減少

文史工作者最近走訪和平島公園時,發現靠近和平島污水廠的豆腐岩,被一層層的消波塊接堆砌在上頭,消坡塊約有100多公尺長,他們說,平島的豆腐岩是東北角最大片的豆腐岩,也是和平島公園海蝕地質中最難得的地質,與野柳風景區同等級,卻遭到如此破壞,尤其是山自政府工程之手,很不應該。

文史工作者也說,和平島公園海蝕崖的水泥步道,也會破壞海蝕崖地質,尤其會阻擋海水與淡水交會,影響海岸生態,建議市府拆除。

除此之外,陸客來台觀光都往野柳風景區跑,不來和平島,當地居民說,除了海蝕地質景觀受到破壞外,海岸的浮木與垃圾,也讓居民和遊客看不下去,質疑基隆市最有看頭的風景點卻是這種景象。

和平島龍蝦班的周姓漁民,從小就在附近海域潛水抓龍蝦、魚和紫菜等,現在附近海域生態被流失的消坡塊破壞殆盡,以前1個上午可以補捉7、8隻龍蝦,現在只有1、2隻,昨天上午才抓3尾魚,他感慨說,和平島左右2側海域生態都被政府工程破壞了,漁獲越來越少了。

護堤大作戰 五河局趕製6千消波塊

自由時報20080515
為防止颱風期間老舊堤身受損,第五河川局趕製大批消波塊因應。
(記者陳燦坤攝)

花三千餘萬

〔記者陳燦坤╱台西報導〕台灣已進入汛期,第五河川局為避免雲嘉沿海地區豪雨成災,斥資三千餘萬元,預計在三個月內澆灌六千座消波塊,避免老舊堤防遭巨浪沖毀引發海水倒灌,同時籲請易淹水區居民隨時做好防颱準備。

雲嘉沿海地層下陷嚴重,每逢颱風過境易因漲潮引發海水倒灌,其中雲林縣口湖、水林、台西等地經常一片汪洋,也先後發生潰堤,今年汛期為確保堤防結構安全,五河局編列大筆預算灌製消波塊,包商昨日在台西海園空地施工。

五河局表示,之前行政院撥款協助易淹水區老舊堤防改建,相關工程正陸續進行中,但部分興建年代久遠的堤防趕不及施作,第五河川經評估後,認為有必要灌製混凝土消波塊鞏固結構安全。

形狀大不同

雲嘉海岸地形多變,消波塊形狀也不盡相同,五河局指出,除了傳統三角頂塊,還有林克塊、守卡塊及三和塊,消波塊填充時可以適應地貌變化堆砌更緊密,降低潰堤的可能性。

氣象局最近幾天發佈多起預報,說明太平洋上空颱風正陸續形成,雖然暫時不會危及台灣,五河局仍提醒低窪地區民眾不能掉以輕心,萬一發現堤防出現漏水,務必立即通報主管機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