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03, 2008

河谷堵塞成湖 易崩塌

中國時報 2008.05.18  白德華

     堰塞湖,是指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後,儲水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湖泊。通常,堵塞物多因地震活動導致山體滑波或泥水流,將河谷或河床堵住後貯水形成湖泊。像汶川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最常見,如由火山熔岩形成的就稱為「熔岩堰塞湖」。

     山崩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多見於藏東南峽谷或大西北等地區,汶川地震後形成的堰塞湖也屬此。堰塞湖有大有小,如一八一九年在西藏西姆拉西北邊,因山崩形成長八十公里、深一百廿二公尺的堰塞湖就很大。最近一次著名的堰塞湖,則是二○○○年四月西藏易貢藏布大滑坡形成的堰塞湖,總面積廿六平方公里。

     不過,堰塞湖並非固定不變,四周因不是堅固的堤壩,更易受侵蝕、溶解而形成二次崩塌,這也是最近汶川新形成的堰塞湖可能決提、而官方需大動作撤離的原因。

     四川省地礦局總工程師范曉舉例說,一九三三年八月發生在四川透溪的大地震,當時因山體滑坡,在蝸江形成兩道天然水壩和四個堰塞湖。當次地震規模為七.五,造成的死亡人數五千餘人。但四十五天後,因堰塞湖壩體垮塌,導致茂縣、汶川、灌縣共兩萬餘人在洪水中喪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