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1月 17, 2008

廬山北坡若地滑 2╱3建物被埋

  • 2008-10-31 中國時報 【廖肇祥╱南投報導】

 ▲廬山溫泉風景區北坡(前)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偵測,地滑情形在辛樂克颱風過後加速,若整片坍塌,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將化為烏有。(廖肇祥攝)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報告指出,廬山溫泉區除塔羅灣溪危害,另一個重大危機,恐是飯店密集區北側坡地,根據監測紀錄,辛樂克颱風過境迄今,北坡地滑達廿公分以上,如整片地層滑落至溪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飯店將遭掩埋。

     不需倚靠儀器,北坡廬山、屯原部落的茶農,也感受到明顯「走山」,他們舉例,台十四線公路擋土牆錯位破裂,道路出現明顯落差並龜裂,茶園地表出現裂隙,電線桿傾斜,公路單位不斷填土,但這樣完全無法減緩地滑的速率。

     中央地質調查所環境工程地質組科長紀宗吉指出,北坡滑動的地層深度,超過兩百公尺,下滑力量強大,連續擠壓位於趾部坡腳的廬山溫泉區,颱風暴雨造成地下水位竄高,擴大擠壓力道,因辛樂克颱風而倒塌的綺麗飯店,從動態畫面看像是被洶湧溪水沖倒,實際上極有可能因地滑擠壓坡腳,地表產生皺摺,飯店地基先陷落,結構不穩後,再被塔羅灣溪水沖倒。

     「整治北坡的重要性,不下整治塔羅灣溪,溪水暴漲是沿岸業者遭殃,但北坡發生土石流,三分之二以上建築會將被掩埋」,紀宗吉強調,「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經客觀的數據分析」,他指出,辛樂克過境才一個半月,儀器監測發現滑動距離已長達廿公分以上,這個距離在地層相對穩定區,得耗費數十年。

     紀宗吉表示,整治廬山北坡的難度比梨山難得多,滑動地層太深,打地錨鞏固成本太高,但透過排洪設施,並整治上邊坡的裂隙,避免地下水位竄高,可減緩下滑速率。

     中央地質調查所是在昨日監委視察時,提出報告。監委林鉅鋃、洪德旋聽完簡報並實地勘查後,也認為問題相當嚴重,建議相關單位審慎因應,根據各區域風險性,規畫不同程度的開發等級,並著手整治上游崩塌地,加強水土保持設施。

星期二, 11月 04, 2008

台西村高灘地流失 河堤岌岌可危

大城鄉西濱大橋下游北端高灘地被山洪沖刷流失,濁水溪堤防岌岌可危。
記者江健男╱攝影

濁水溪出海口附近北岸的大城鄉台西村,本月中旬在辛樂克颱風來襲時,山洪沖走大量高灘地泥沙,高灘地緊縮瀕臨河堤基礎,鄉長許木棧擔心河堤安全,昨天報請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搶修。

許木棧說,濁水溪北岸河堤因臨近行水區,每遇颱風來襲夾帶山洪暴漲,河堤外的高灘地成為護衛河堤安全的灘頭堡,但日前辛樂克颱風帶來雨量實在太大,溪水暴漲驚人,不僅上游溪州鄉有農民遭沖失,下游台西村出海口一帶北岸高灘地也是大量流失。

台西村河堤原本距離濁水溪主要行水區還有百餘公尺寬的高灘地緩衝,如今高灘地大量流失,河堤距離行水區只剩不到50公尺,且高灘地泥沙仍持續崩落中;許木棧擔心一旦台西村的濁水溪高灘地全部流失,不僅農民喪失耕作園地,還會危及河堤安全。

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長謝錫欽接到通報,表示將儘快派員前往勘察;若溪水危及河堤安全,將會採取緊急措施補強。

【2008/09/25 聯合報】

陸砂採不採? 南投縣府不輕易點頭

竹山鎮桶頭里往雲林縣的公路旁山坡,傳出有人申請開採砂石。
記者莊芳銘╱攝影

南投縣多山、多土石,最近一年來,有3家業者向縣府申請陸砂開採。縣府主管局處都已完成現場會勘。據了解,所有的相關手續都很完備,但因陸砂開採後,可能引發空氣汙染或和土石流等,縣長李朝卿一直不輕易批准。

李朝卿坦言,核准陸砂開採對他的壓力很大,「因為人家都是合法申請的」,但縣府只要核准一家,其他業者全都一窩蜂地擠過來,往下就沒完沒了。他覺得縣府有義務為人民的生活品質把關。

縣府已受理3件陸砂開採,其中2件的開採地點在竹山鎮,1件在南投市。縣府收件後,依規定由地政、農業、工務、環保等相關單位,組成會勘小組,由地政處確認開採的用地,是否屬於礦業用地;農業單位也要調查,申請開採的土地,是否不適農耕;且確認開採陸砂後,水土保持有無問題,遇上豪雨會不會引發土石流。

李朝卿說,前幾年濁水溪流域的土石開採,造成台16線公路沿線和竹山鎮塵土飛揚,常有居民攔路抗爭。這種場面讓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若開放陸砂開採,難免會影響空氣品質,這也是他不輕易核准陸砂開採的主因。南投縣的溪砂清理,以前已引來爭議,陸砂開採應不急在一時。

竹山鎮桶頭里長張英語說,核准採取砂石是縣府的權責,縣府若真的在桶頭開放挖砂石,必須有環保、防範汙染的配套措施,不能「錢別人在賺,卻讓里民流眼淚、吃沙塵!」

桶頭里部分地方人士表示,他們聽說,里內有一處往雲林縣方向的道路旁山坡,最近有人進出;他們探聽後才知,有人向縣府申請在此開挖砂石,派人前來會勘。

里民說,挖砂石可能造成空氣汙染、砂石車壓壞道路等後遺症,縣府必須研擬完整的配套措施防範,並對地方適度回饋,否則很容易引起抗爭。

曾多次在議會質疑縣府砂石政策的縣議員林民政說,南投縣強調「好山好水」,無論河砂、陸砂,能不開採就不開採,以免破壞生態。他提醒縣府務必慎重,因為只要開放一家,其他業者一定會跟進,後患無窮啊!

【2008/09/09 聯合報】

星期一, 11月 03, 2008

黃河溼地萎縮 面積超過兩個北京

  • 2008-10-12 中國時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中國自然科研部門的最新調查研究發現,黃河源區溼地在一九九○年至二○○四年的十四年間出現持續萎縮,面積高達四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北京市總面積的兩倍之多。

     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的支持下,青海省氣象科研所在二○○五年開展對黃河源區溼地變化的持續研究。

     中國科學家們從衛星遙感圖片進行對比、判譯後,發現源區溼地面積已從卅八萬平方公里,萎縮至四年前的近卅四萬平方公里,平均每年萎縮二千八百多平方公里。

     科學家們發現,前十年平均每年萎縮面積超過二千三百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更加快至每年平均四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後四年的萎縮速度是前十年的一點八倍。

     青海省氣象台指出,據實地調查,黃河源區溼地自二○○五年以來仍在加速萎縮。不過,報導沒有說明導致溼地出現萎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是黃河、長江和瀾滄江(即湄公河)的源頭。青海省瑪多縣被譽為「黃河源頭第一縣」,境內的扎陵湖、鄂陵湖均在國際重要溼地名錄中榜上有名。

     青海省氣象研究所所長李鳳霞說,黃河源區的溼地以沼澤溼地和湖泊溼地為主,兩者面積之和佔溼地總面積的九二%以上,河流溼地的比重較小。

     中國科學院去年七月發表的同類型研究報告也指出,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溼地近四十年來的退化具有普遍性,黃河源區溼地系統空間分佈格局的破碎化和島嶼化程度顯著加劇。

缺水!綠洲成荒漠 特產沙塵暴

  • 2008-09-30 中國時報 【林克倫╱甘肅民勤報導】

 ▲築高牆擋風沙成為當地房屋特殊景觀。(林克倫攝)

     不到民勤,不知水有多珍貴。位於河西走廊起點甘肅武威北邊的民勤縣,在中國十分著名,其為中國綠洲沙漠化最嚴重地區,也是華北、長江中下游乃至是台灣沙塵暴的發源地,從昔日富庶綠洲現化為茫茫片片沙漠,問題全出在「沒水」。

     由武威往北銜接民武公路,原處於河西走廊山峽內的翠綠公路景觀,頓時變成一望無際的灰黃景色,碧藍近乎透明的天空夾雜著些許白雲、煞是好看,然地平線內卻是黃土片片,在公路兩側的高大密集柳樹外頭,遍布著各式防沙耐旱植物,以及兩大沙漠的滾滾黃塵。

     走在民勤,好似身處台灣西南海邊的木麻黃防風林區,當地水源欠缺、紫外線強、風沙大,且沙塵暴在民勤算是見怪不怪的特產,據統計,民勤年均風沙天氣一三九天、沙塵暴日三七天,儘管造訪的九月是風沙較小的時節,在戶外奔走一天下來,拿衛生紙清理面孔,依舊烏黑。也難怪愛美的婦人女子們會用絲巾將臉部包得密不透風、僅露出雙眼,而被烈日灼燒黝黑的膚色,則令人分不清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我們民勤都是漢人,少數民族主要住在祁連山」,一位鄉政府人員開玩笑地說:「風沙大,臉都被吹得走樣,所以看起來不像漢人!」

     「沙上牆、羊上房,毛驢走在屋頂上」是形容當地風沙強勁的諺語,民勤地區的土坯房屋造型都是「囚」字形,外頭建起一堵高約四公尺高牆阻擋風沙,房間分散在「口」字四周,中間庭院則可曬農作物,屋型十足反映出民勤生活條件之惡劣。

     徒手挖掘、湧泉即來的景象,早是年過八旬老人家才有的記憶。

     民勤的風沙線長達十三公里、沙層厚度三至六公尺,流沙正以每年八公尺速度向民勤綠洲逼近,公路邊還散落著搬遷戶遺留的殘破房屋,眼前荒涼景象任誰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時,此地可是碧水藍天、芳草樹林綿延。

     攤開民勤縣地圖,可發現沿沙漠交界區有許多以「井」為名的村落,一九七○年代末開始的大肆開墾,因石羊河水量不敷使用,村民們開始打井超抽地下水導致地水位嚴重下降,據官方統計,面積一萬五千九百平方公里、約台灣一半大的民勤縣,水井數量曾高達一萬多口。

     嚴重超抽地下水不僅讓水位下降,也帶來水質鹽鹼化後遺症,水質鹽鹼性強不適合飲用,只能當灌溉用途,既然水資源稀缺,在參觀陳天華的新房時也發現,「浴室、廁所」是奢侈品、也不需要建。

     現年八十四歲的張爺爺,家門前有一條自來水管,三天定時供應一次、每次卅分鐘,一缸子約五十公升自來水一家六口用三天,陳天華家的自來水則是五天一次,「年輕時候在河裡洗過幾次澡,用手挖一挖,水就冒出來了」,出生於民國十四年的張爺爺回憶說:「後來水開始緊張,也沒水可以洗,只進城上澡堂洗過兩次」。問到洗澡的感覺,他說:「時間太久、早忘了!」

山西土石流滅村 至少56死

被土石流蓋住的車子,如同被火山灰覆蓋的龐貝城。
(中新社)
前天上午八點左右,山西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鄉塔山礦區,因暴雨發生土石流,寬約六百公尺、長約三公里的土石流,造成礦場廢棄的尾礦庫崩塌,淹沒下游集貿市場及農村房屋,到昨天官方公布數字,五十六人遇難,三十五人受傷,被土石流活埋的確切總人數仍在核實中。

出事礦區橫跨三個縣的面積,香港中國民運信息中心說,可能有五百人被埋。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崩塌的尾礦壩,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廢棄不用。尾礦壩高約二十公尺,尾壩庫容十八萬立方公尺,坐落的山體與地面落差近一百公尺。尾礦壩的下游已經全部被土石流淹沒,一座三層辦公樓和一片集貿市場、農村房屋被沖毀。集貿市場裡有二十四個攤位,辦公樓被土石流向下游推行十多公尺,已全部沖毀。由於事故發生時,正逢趕集,人潮多,因此失蹤和傷亡人數比公布的數字多。

來自重慶的打工者魏光輝說,他當時正好看到土石流沖下來的一幕,他說:「太可怕了,泥石流(即土石流)發出巨大的聲音,有六七米高,幾分鐘就把溝裡的房子和集貿市場全沖走了。」

尾礦壩在一條山溝的上游,從崩塌處到山底長約兩公里,寬約數百公尺,兩三台鏟土車正加緊救援。由於泥水很深,地形情況不明,加上下雨,救援人員要在黃金時間內搶救被活埋民眾,十分困難。

前天早上八點,山西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的尾礦庫崩塌,造成寬約六百公尺,長約三公里土石流,瞬間便將下游一個農貿集市和兩個村子沖垮掩埋。救援人員在深及膝蓋的土石流中,搜尋生還者。
(中新社)
發生事故的陶寺鄉雲合村亂石灘自然莊周邊,有多座鐵礦,地形複雜,山路崎嶇,都是礦區。在這裡打工的主要來自重慶、湖北和山西等地,流動人員多,因此罹難者的身分確定困難。

發生事故的新塔礦業公司,是民營鐵礦企業,礦主和相關責任人等九人已被公安機關控制。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非法礦主違法生產、尾礦庫超量儲存,導致尾礦庫崩塌。

慘劇發生後,大陸網民熱議,直指這是一件「人禍」,因為當地濫採鐵礦嚴重,崩塌尾礦庫是用土堆起來,早已岌岌可危,被土石流沖垮是遲早的事。襄汾縣當地網民哀痛的說:「這是襄汾縣人民的災難日。」

有網民發帖說:「震驚的同時,感到很無奈,當人們瘋狂掠奪資源,大自然就會發怒,人們真的該反省了。」

【2008/09/10 聯合報】